有墓園更出現人龍 秩序良好 澳與離島墓園擠滿孝子賢孫

 【專訪】昨日是清明節正日,本澳及離島的墓園都擠滿孝子賢孫。有墓園更出現人龍需排隊等候掃墓。

 昨日是清明節,是中國傳統掃墓拜祭先人節日。因應新冠肺炎疫情關係,多個市政墳場因應現場情況而實施人流管制。其中,昨日早上十時,新西洋墳場門外出現人龍,隊尾排至觀音堂,現場有工作人員安排市民分批入場,秩序良好。

 另外,昨早近十一點,思親園外亦出現人龍,龍尾一度去到附近行人天橋再轉入美副將大馬路。

 有排隊等候掃墓市民稱,雖然第一次排隊等掃墓,約排了二十分鐘左右,不算太久,主要門口要掃「場所碼」,及向工作人員出示,認同措施合適,既可以控制人流,又可放心掃墓,大家都好合作,好守秩序。

 至於離島方面的墓園,亦擠滿孝子賢孫,有市民表示,比預期中多人掃墓,亦有開車的市民稱,好塞車,塞咗超過半小時,仍然在山腳。

 昨日無論是本澳或離島各個墓園,不少孝子賢賢,攜老扶幼,大包細包祭品,供奉先人,有市民稱,買了乳豬、水果、蛋糕等食物,及各式各樣的祭品燒給先人,以表敬意,約用了近二千元。亦有市民簡簡單單,鮮花一束,以表對先人心意。

 有市民稱,每年都會帶同小朋友掃墓,希望小朋友明白清明節的習俗和意義,宏揚中國傳統節日。

 據悉,古人把一年分為二十四節氣,以這種歲時曆法來播種、收成,清明便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時在春分後十五天,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所以,「清明」本為節氣名,後來加了寒食禁火及埽墓的習俗才形成清明節的。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