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黃源榮在廣西南寧 從指點「薑」山到種下「搖錢樹」

 【中新社南寧二月四日電】(中新社記者蔣雪林)「我爸爸已經一百零二歲了,不能回台灣過年,可以用手機和他視頻,還可電話溝通。我希望虎年他的身體健康,更加快樂。」在廣西南寧從事農業經營已經近三十年的台商黃源榮四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黃源榮告訴記者,因受疫情影響,他已經三年未返回台灣過春節了,最讓他牽掛的是家中的老父親。

 一九六二年,黃源榮出生在台灣台東縣農業世家,一九九三年,原先在海南從事農業產業的黃源榮,來到南寧市,落戶該市金光農場從事水果種植業。前幾年,南寧市青秀區政府邀請黃源榮到該區長塘鎮定西村,建設「台灣農業合作示範基地。」

 來到廣西後,黃源榮長期從事生薑種植,二0一七年四月,他聯合廣西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開展的子薑早熟栽培技術研究,喜獲南寧市科技進步二等獎。黃源榮因此創造了台商在廣西科技領域的歷史。

 二0一五年,黃源榮引進的台灣釋迦果苗在南寧栽種成功,二0一七年他與合作夥伴在南寧市隆安縣丁噹鎮種植了二千畝釋迦果,今年釋迦果大獲豐收,一棵釋迦產果三十公斤左右,目前釋迦果每公斤約為三十元(人民幣,下同),最高時,釋迦果每公斤賣到五十元。按照目前的價格,一棵釋迦可以有九百元左右的收入,以每畝可種植五十棵釋迦計算,一畝地可收入四萬五千元。

 「以釋迦果目前的價格,種下釋迦果猶如種下『搖錢樹』一般。」黃源榮說。

 黃源榮表示,他旗下的公司已經在廣西推廣釋迦種植八千多畝。這個產業在未來十幾年內應該是光明的、很有希望的農業產業。

 「我想在南寧打造一個台灣農業創業園,把在廣西發展農業的台商精英,都集中到創業園內發展。我們可以在創業園內發展一、二、三產業,種植釋迦、蓮霧等台灣優質農業品種。」黃源榮說。

 黃源榮表示,現在國家出台的農林二十二條惠台措施和鄉村振興計劃,給台商在大陸發展提供了更大空間。「以前在廣西發展二三百畝農業產業總是小心翼翼,現在有了惠台政策和鄉村振興計劃加持,我發展農業產業的膽量更大了。」黃源榮說。

 黃源榮表示,他在廣西的三十年,目睹了廣西的大發展。他在南寧也收穫了愛情,育有一子一女。子女都在南寧讀書,都已融入南寧的生活。「我們剛來時,村民都騎自行車,後來很多農民買了摩托車,再後來又開上了轎車,現在大陸的鄉村,跟台灣的鄉村差距已經不大。」黃源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