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精神病休養員用技能改變偏見

 【中新社寧波一月二十二日電】(作者 林波)麻油鴨、牛排……春節臨近,年味漸濃,在浙江省寧波市精神病院的一間病房內,蘆葦(化名)充滿期待地寫下了他的新春購物單,購物單上的年貨將由工作人員採購後送達病房。

 「這裡很好。每一年我都在這過春節,這是我的家。」五十三歲的蘆葦是該院的一名患者,在這已經住了二十八年。

 在手工作坊製作「虎虎生威」的紅包,在畫室畫下春節的無限遐想,在烘焙坊製作虎年新品……近日,作者實地探訪寧波市精神病院,看見患者們正忙於製造新春「氛圍感」。

 「精神病院的生活並非枯燥無味。」據寧波市精神病院心身科主任劉堂龍介紹,他們把醫院打造成一個社區,患者被稱為「休養員」,是社區裡的居民,「一起共建美好家園。」

 或許,一提「精神病」三個字,很多人腦海里立馬湧現出撒潑打滾的場景,狂躁、抑鬱或許是諸多人放在精神病患者身上的標籤。

 隨著「天才翻譯家」金曉宇的強勢「出圈」,掀起了社會對精神病患生存狀態的關注。

 金曉宇患有躁鬱症,卻翻譯了諸多書籍。為什麼一些精神病患者在創作當中,會有很大爆發力?

 「正常人顧及東西較多,追求相對平衡狀態。」寧波市精神病院院長陳亞萍表示,精神疾病類患者更多地是把心中所想表達出來。

 寧波市精神病院長廊牆上掛著一抹抹色彩各異的畫作,創作者名字則由「休養員作品一三二號」等編號代替。

 「這全是我們患者的作品。」據寧波市精神病院康復科科長應潔瓊介紹,他們組織患者開展了「一技之長」的學習,不僅僅是創作書畫作品,更在手工、農技等領域,挖掘他們的「天才技能」,「這些作品也被製作成文創產品。」

 這些技能如同一束光,是精神病患者對回歸正常生活的美好期許。

 二0一七年,寧波市精神病院將患者們的文創作品在當地博物館展出,這些色彩奔放熱烈、造型不拘一格、構圖飽滿別致的作品擊退了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