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訊】珠海市花「簕杜鵑」和澳門象徵「金蓮花」在澳門一同「盛放」。昨日,由珠海民族管弦樂團原創的大型民族交響組曲《簕杜鵑與金蓮花》首次走進澳門,近六百名澳門觀眾在澳門文化中心綜合劇院共用了這場音樂盛宴。
劇碼《簕杜鵑與金蓮花》是一部獻禮澳門回歸祖國廿二周年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成立的力作,得到澳門中聯辦宣傳文化部、中共珠海市委宣傳部的傾力指導。它生動展示了珠海、澳門兩地一衣帶水的獨特地理風貌,全面講述了珠海、澳門兩地人民在文化上同根同源、一脈相承,在「一國兩制」方針指引下,在全面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進程中,唇齒相依、融合發展的生動故事。
演繹珠澳一家親的和諧樂章
當晚八時,伴隨著珠澳兩地兩位主持人的開場,音樂會在雄壯的開場曲《禮贊──一九九九》中拉開了序幕,史詩般盪氣迴腸、氣勢磅礴的旋律在澳門文化中心綜合劇院內飄揚。珠海民族管弦樂團、珠海歌舞團攜手星海音樂學院合唱團、珠海演藝集團合唱團以及多位澳門歌手和演奏者盛裝登台,用中華民樂的音律展現簕杜鵑與金蓮花的和韻之美。
剛剛過去的本月二十日,澳門迎來了回歸祖國廿二周年的重要時刻。《簕杜鵑與金蓮花》以一九九九年澳門回歸祖國廿二年來的珠澳情深為線索,以兩地人民的家國情懷為核心,在音樂創作形式上進行大膽創新,全套組曲由十四首聲樂套曲和民族管弦樂組成,通過民族管弦樂與合唱的完美結合,打造出一部高雅大氣的民族音樂精品。
《簕杜鵑與金蓮花》全套組曲自開場序曲《禮贊──一九九九》起,《水語》《合歡》《花夢》《綠蔭》《飛虹》《蓮心》《和韻》等分曲如約而至,尾聲《致敬──二零四九》與開篇呼應,以時間線索貫穿上下,通過大型民族交響組曲的民族音樂表現形式,闡述在粵港澳大灣區、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背景下,珠澳兩地人民情同手足、融合發展的依存關係,盡情展示珠澳一家親的和諧華美樂音。
「這是粵澳兩地音樂家共同演繹的一台音樂會,劇碼多次描繪了港珠澳大橋、澳門大學橫琴校區等具有鮮明珠澳特色的意象,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這台音樂會都非常貼合珠澳融合的主題。」珠海市民族管弦樂團團長張天宇說。
十月底,該劇碼曾經登上國家大劇院這一國家級藝術殿堂,此次在澳門首演,主辦方特別策劃推出一首全新原創曲目《澳門頌》,它反映了「一國兩制」在澳門的成功實踐,充份表達了澳門人民融入祖國發展大局的信心和決心。這首曲目由澳門作詞家卓瑪專門為本場演出作詞,著名作曲家孟衛東重新作曲,特別邀請了澳門歌唱家夏先海、王曦演唱。
王曦表示:「這首歌採用男女對唱的形式,整體風格非常大氣典雅,同時旋律簡單又通俗易懂,很容易讓澳門聽眾接受。」
劇碼廣受澳門觀眾好評
為打造精品,《簕杜鵑與金蓮花》的主創團隊特別邀請了著名策劃人、撰稿人朱海作詞;著名作曲家、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孟衛東及星海音樂學院指揮、作曲教授、國樂系主任李複斌作曲。
當晚演出由星海音樂學院指揮、珠海民族管弦樂團首席指揮李複斌執棒,珠海民族管弦樂團還邀請了多位元澳門地區演奏員加入樂團一同共敘珠澳情深,並攜手星海音樂學院合唱團、珠海演藝集團合唱團連袂獻演,共同為澳門觀眾帶來了一場視聽盛宴。
音樂會上,演奏家和歌唱家們用精湛的技藝演繹出一段段突顯民族特色的旋律,將十四首曲目的韻味表現得淋漓盡致。他們忘我的演出,也觸動著現場每一位觀眾的心弦。經過八十分鐘的震撼演繹,音樂會在《致敬──二零四九》大氣磅礴的樂聲中圓滿落下帷幕。現場觀眾紛紛起立報以熱烈的掌聲,在澳門文化中心綜合劇院中久久迴蕩。
「這次十分高興可以邀請到來自珠海的高水準樂團來到澳門演出,為澳門觀眾提供一次欣賞優秀音樂作品的機會。我相信,今後珠澳兩地之間的文化交流與合作也將越來越密切。」此次音樂會主辦方之一澳門長虹音樂會會長杜存忠表示。
「這是我第一次來到澳門演出,心情非常激動。我希望能將這一場演出完美呈現給澳門觀眾,讓他們感受到珠海人民的熱情,感受到祖國的繁榮昌盛。」此次參演了《致敬──二零四九》的珠海市歌舞團聲樂演員董斌說。
此次演出受到了到場澳門觀眾的好評。澳門居民田先生和鄭女士帶著兒子一起來觀看演出。鄭女士說:「小朋友也在學樂器,這次讓他感受一下中國傳統民樂的魅力。」田先生補充道:「這次音樂會由粵澳兩地音樂家共同演繹,也讓我們感受到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建設的進一步共融,期待未來粵澳兩地能在文化交流中碰撞出更多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