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中國農曆節氣來說,冬至過後就是春天的開始,因為此時太陽已是逐漸由地球的最南端往北移,為我國遼闊土地,帶來了溫暖和蓬勃的生機,萬物又開始欣欣向榮、茁壯成長。
往昔中國以農立國,更是重視春天的到來,而反應在傳統音樂上的春之聲音,更是我國民間音樂寶庫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單是在民族器樂作品方面,就有著非常多的作品,在這個初春時節,不妨多作欣賞。
彈撥樂器演奏,在我國民間音樂佔著一個極為重要的位置,種類也是特別的多,當然和春天有關的名作亦是不少,單是在獨奏曲方面,有很多意境皆精、深具藝術性的作品呢,例如在七十年代初期有一首柳葉琴獨奏《春到沂河》,就是民樂大師王惠然的傑作,此曲通過具有濃郁山東風味的旋律,描繪了北方地區的沂河,在春天到來的明媚風光,也反映出人們在春天到來的愉快心境,柳葉琴的演奏技巧在此曲中得到充分發揮,是一首經典名作;揚琴據說是外來樂器,但傳到我國之後,其地位十分的重要,佳作也有很多,七十年代完成的一首《紅河的春天獨奏曲》,就是描寫少數民族彝族的著名作品,樂曲素材用了他們的民歌,而揚琴的技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其欣賞性和藝術性均高。
至於在琵琶和古箏樂曲方面,和春天有關的名作就更多了,例如琵琶獨奏《陽春古曲》《趕花會》《春江花月夜》等等;古箏獨奏的《鬧元宵》《慶豐年》《天山之春》都是名作,值得大家欣賞。
在重奏曲方面,有一首揚琴、高胡、古箏三重奏的《春天來了》,在一九五六年由雷雨聲所創作,翌年參加了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的民間音樂比賽,榮獲金質獎章,此曲素材來自福建民歌《採茶燈》,充分描寫了春天到來的好風光。
至於在大型民族器樂合奏曲方面,我們當然要聽一聽七十年代完成的廣東音樂《山鄉春早》,此曲由喬飛所作,生動地描繪了南方山鄉春意盎然的美好景象,抒發了對山鄉早春和山區人民的美好祝願,此曲結構嚴整,更加上了西方管弦樂器來一起演奏,既保持了傳統廣東小曲的動人韻味,又具有很多的新意,是近代一首極佳的地方春天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