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評口)《我和我的父輩》講好中國故事   王珉

 電影《我和我的父輩》最動人的,當屬章子怡自導自演的《詩》,沒有任何口號,只有航天人對事業的執著和主人公忘我犧牲的家國情懷。從《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到這部《我和我的父輩》,「我和我的」三部曲,用集錦式拼盤故事呈現家和國的夢想,開創中國主旋律電影的新篇章。觀眾隨著四個單元四位元優秀演員兼導演的視角,進行跨時代的回望,都具有強烈的思想性和藝術審美意義。以革命、建設、改革開放和新時代為歷史座標,這樣的「家和國」故事形散而神聚,描繪出父輩的奮鬥歷程,也彰顯中國人薪火相傳的民族精神。

 當年《我和我的祖國》上映時候正值新中國七十華誕喜慶,一轉眼《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我和我的父輩》三部曲系列齊聚,成為許多中國觀眾每年期待的國慶檔品牌。無需贅言,《我和我的父輩》類型和前兩部一樣,分段拼盤,也可以說是集錦故事形式。大牌雲集,主旋律敘事,積聚起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拼盤電影,屬於獻禮片和電影類型結合的寫照,作為中國年節和紀念日製造儀式效果,明星名導拼盤形成具有票房號召力的規模效應。四個單元,前兩個單元悲壯好哭,後兩個單元搞笑歡樂,這樣的拼盤電影帶來創新多元的觀影體驗,也可以說是大眾的審美需要,完善形成「我和我的」系列電影套路模式。該片和前兩部不太一樣,四個單元的主角各有光環,父輩是旗幟飄揚且高舉。另外,類型更為明確,四位導演都曾是各自領域突出表現的演員,像極了春晚小品合集。

 章子怡執導的《詩》和吳京執導的《乘風》,是一場溫柔與剛烈的碰撞,四個單元講好中國故事的同時,也在探尋中國人幸福的密碼,按照時間軸順序,呈現中國不同時代的境遇和每個時代中國人的選擇。抗日戰爭時期,不畏犧牲的八路軍戰士守衛冀中,用自己的鮮血誓死抗擊日寇保全百姓,真正做到軍民魚水一家親;新中國成立後,在偏遠的荒漠上,中國航天人取得驚人成就的同時,也付出無數家庭畢生的夢想去實現。在事業和小家中抉擇,中國航天人的回答很堅定:「生命是用來燃燒的東西,而宇宙是令死亡渺小的東西」,一代又一代中國航天人用時間、心血和智慧,支撐起中國飛天的夢想;改革開放時,春江水暖的「鴨先知」選擇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在改革浪潮中敢為人先精打細算,啟動了上海的經濟,讓後輩學習致敬,過上越來越富足的生活;從二0五0年穿越回過去的機器人,和二0二一年的小男孩互為「爸爸」的奇妙童話,不同於外國科幻電影探索生命與宇宙,沒有《異形》等驚悚元素。有的是「父輩」和「我輩」輝映未來的夢想,就像章子怡執導的《詩》拍出了航天人的浪漫。

 四個單元演得傳神導得精彩,恰如王菲在該片片尾所唱的主題曲《如願》:「你是我心之所來,也是我心之所歸」,從情緒觀感上,如今的盛世確實如父輩所願。影片從苦到樂,從前面的揪心窒息,到最後被父子間科幻暖心的故事所化解,契合中國發展「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道路。影片中多次出現的那雙手是一個意象隱喻,代表子承父業,血濃於水,薪火相傳的情愫,具有生活化的氣息,相較《長津湖》更能帶來共鳴和感動,能更好地講出中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