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喜歡聽知了   徐招治

 如我這樣歲數大的老人太寂寞,一個人獨守空房,或者在養老院,只喜歡聽陽台玻璃窗的撲棱聲,歡心鳥雀誤入陽台飛不出去。我行動不便,顫顫巍巍走了過去打開陽台門,只聽到了震天的蟬鳴,驚不成聲,也見到了一隻蟬在陽台「抱頭鼠竄」,一隻鳥緊追不捨。我終結了「貓抓老鼠的死亡遊戲」,用掃帚趕了鳥往其中一扇開著的窗縫去,另外捉了那隻蟬悄悄藏在家中盆栽綠植上。蟬應該已經精疲力盡,只低吟一聲,趴在枝幹上,沒有飛走,劫後餘生總要像我們老年人一樣想頤養天年安定心神。

 其實,老年人不喜歡聽蟬鳴。因為有人說,老人耳朵嗡嗡響,急性發生伴有疼痛,可能是由於外耳道、中耳炎症引起嗡嗡響,這種感覺和蟬鳴的聒噪很相似。從記事起,每年的秋夏之季都從蟬鳴開始,蟬鳴一響,百蟬跟著鳴叫,叫得燥熱天更加燥熱沸騰。以前小時候都只能用蒲扇散熱,還有大型風扇轉,後來在室內一直開空調,再到現在拿著小型到處對著脖子吹。任憑世事變幻,科技和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蟬鳴與秋夏的熱卻始終如一,年復一年,日復一日。

 老年人不宜看書,只能聽書,聽過《將夜》,裡面三師姐修煉的功法叫二十三年蟬。夫子解釋:「極西乾旱之地有一種蟬,此蟬隱匿於泥間二十三年,待到雪山冰融洪水將至,方始甦醒。」老人家聽到蟬的蟄伏並沒有覺得驚詫,只是想博識地搜索各種資料,卻發現活二十三年的蟬沒有,但是有十七年,十三年,七年,五年之分,昆蟲真像我們老年人能忍。但是莊子卻說:「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蟪蛄指的就是蟬,牠從土裡醒來只能活一個夏天,不能和春天秋天共存。所以,像老年知天命的忍耐,只能在一個夏天盡情釋放,一鳴驚人呢,聒噪得要命。

 許多我同齡的老人小時候沒有玩具,都喜歡捉蟬,那時候的我們極富耐心。暑假原本睡午覺的我們,經常躡手躡腳,悄悄拿上捉蟬工具到荒野捕捉蟬。工具粗糙精細兼而有之,粗糙用竹竿粘厚蜘蛛網,但蜘蛛網都被纏繞個精光,基本很難找到。精細用細鉛絲,彎一個圈,圈上縫紗布袋,鉛絲纏繞到竹竿即可。捉蟬要訣在於聽蟬鳴,找準目標全神貫注,手穩不碰葉不出風,慢慢把竹竿伸到蟬旁邊,捉成與否,在於閃電一碰。蜘蛛網的工具,三隻掙脫兩隻,而紗布袋的工具一抓一個準。由此可見,慢工細活出成效,不會白辜負那份花下的時間。

 以前的小孩們捉蟬單純為了好玩,各種花樣地玩,聽響的,水上漂的,還有看飛的。聽響就是刺激蟬腹部的鼓膜,讓牠們不停地叫。水上漂就是暴力扯掉蟬的半邊翅膀,往水裡一扔,牠們歪斜著靠僅剩的翅膀拍擊水面,不停打轉。我最喜歡還是看飛的,用細線拴住蟬的一條腿,線的另一頭綁根雞毛,再剪掉三分之一翅膀,大家朝著陽光一撒手,此時的蟬飛得又低又慢,雞毛飄蕩在牠們身後,像大號的蒲公英一樣晃悠著遠去,也像蒲公英一樣,無人關心牠們最終抵達了哪裡。其實都一樣,就像北島哪句詩歌:「那時我們有夢。」

 有時候小伴伴們放飛蟬時,被周圍的老人看見,對著我們念叨:「阿彌陀佛,造孽造孽,你們不是喜歡看《西遊記》嘛,蟬的轉世就是唐僧啊,小心他的徒弟們晚上進入夢裡打你們。」

 我也問了家人:蟬的轉世真的是唐僧嗎?家人說,唐僧是金蟬子轉世,但金蟬子不是蟬,而是蚊子皈依佛門法名。什麼?唐僧前世是蚊子?我更加神魂顛倒了。後來,知道有的地方以蟬為佳餚,直呼好吃時,我便想,那應該是以為在吃唐僧肉吧。後來,看《大話西遊》裡面喜歡嘰嘰歪歪的唐僧,便想這個絕對是唐僧轉世。後來,我又遇到一位參透人生的高僧,討論《西遊記》時說,唐僧的開場白就顯示他一定會成佛,「貧僧唐三藏,自東土大唐而來,去往西天拜佛求經。」三句話回答了三個全劇終的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往哪裡去?」阿彌陀佛,高深莫測的理解力,莫非是蟬的轉世,知了知了。

 知了知了,此時此刻,我又聽到近旁樹叢的蟬鳴,現在城市綠化做得比農村更繁茂,蟬鳴無處不在。極近似在室內也在室外,循聲找卻戛然而止。我佇立著凝視,蟬鳴又起,於陽台窗外見著了牠,太有個性,不愛樹蔭偏愛陽台。我不去驚動,牠就不飛走,窗外蟬就像我這位老人,都是人間晚年的惆悵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