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景光倡建行人設施通邊檢樓與周邊大廈打造商圈 促對青茂作「口岸經濟」研究

 【專訪】澳門旅遊業議會會長胡景光稱,澳門對外口岸一般多忽略「口岸經濟」的規劃,希望借鏡拱北口岸地下商場經驗,在青茂口岸大樓及周邊創設銷售、推介澳門產品、美食的口岸經濟圈區,帶動經濟、就業。

 胡景光表示,澳門的對外海、陸、空口岸數量不少,但大多數口岸在設計、規劃方面多存在缺乏「口岸經濟」的弊端,有的口岸是經過後續性補遺性改造才勉強安排了面積有限的「口岸經濟」空間。對比多年前新拱北口岸同時設有兩層空間的拱北口岸地下商場、去年啟用的橫琴口岸大樓偌大空間的商場,應該說澳門的口岸經濟被人為地忽視、忽略了。這對於經濟外向型依賴強的澳門來說,實屬遺憾。

 他指出,新啟用的青茂口岸澳門邊檢大樓,佔地面積雖然有限,但多層大樓建築空間和周邊道路街邊商鋪,經補遺性軟硬兼施手段,可以建構成串連式的青茂口岸商圈,成為展銷澳門產品、美食的物理載體,成為充實澳門旅遊業經濟、增加就業的平台。

 胡景光建議進行「青茂口岸商圈」的補遺性研究、規劃、施工、招商等軟、硬環境改造、完善舉措,內容可以包括:大樓相應空間設有手信品、美食、化妝品等商鋪,周邊街道鼓勵金飾、名錶、高檔服裝、洋酒等經營者進駐;周邊相關大廈與邊檢大樓間要補遺性興建行人天橋、升降梯或手扶電梯,發揮串連作用。

 他希望上述相關舉措能建構成「青茂口岸商圈」,令二十四小時、全天候運作的青茂口岸,成為澳門旅遊業經濟的新引擎點和增加就業、創業機會的新平台。

 九月八日下午正式啟用的青茂口岸包括澳門口岸區、拱北口岸區,中間有室內廊道相連。拱北口岸區有兩個出口,其中之一與城軌(高鐵)站大樓的商務空間相連,相關的餐飲、手信禮品等琳琅滿目。另一出口屬獨立型,位於高鐵站大樓南側。澳門口岸區通道出、入境各一層,相關空間尚屬寬敞,但未有任何的商業空間。澳門口岸區大樓六樓為粵澳優產品展示場所,由於與出入境通道未直接相通,很難發揮「口岸經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