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身體很重要的八大數值

 1.體重

 體重是身體所有組織加起來的重量,也就是「整個人」的重量。而脂肪、骨骼、器官、水分等,都會影響測量出來的數據。然而,一個人是瘦還是胖,並無法光用體重去判斷,還需要參考其他數值。

 2.骨骼肌率

 骨骼肌率是指肌肉和骨骼相加的重量,也就是所謂的「瘦體組織」,提高骨骼肌率,就能提升基礎代謝率,增加肌肉質量是打造易瘦體質最重要的事。在靜止狀態下,肌肉能消耗的熱量比脂肪多。肌肉佔比越高,越能輕鬆的消耗熱量,這也是必須努力增加肌肉量的原因。

 骨骼機率的標準值,男性正常範圍為百分之三十二至三十四,女性則為百分之一十八至三十。

 3.身體質量指數

 身體質量指數(BMI)是評估是否擁有「健康體重」最簡單的方式,維持健康體重的目的是促進健康與預防疾病。

 身體質量指數其計算公式為「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的平方(公尺)」,計算出來的數值理想範圍為18.5到24.9間。若低於18.5為過輕,高於24.9為過重,超過27就算肥胖。

 4.體脂肪率

 體脂肪率指體內脂肪所佔比重。人體脂肪包含皮下脂肪及內臟脂肪,體重與體脂率相乘所得出的重量,是皮下脂肪及內臟脂肪的總和。

 就女性而言,建議將體脂肪率控制在百分之二十一至二十八之間,超過百分之三十就被定義為肥胖。

 5.內臟脂肪

 內臟脂肪指包覆在腹部器官旁的脂肪組織,目的是避免臟器因碰撞而受傷,所以數值太低也不好。

 內臟脂肪過多會造成慢性疾病的產生,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等。

 內臟脂肪標準值男性為4至6、女性為2至4,數值超過10就會對健康造成影響,可能有脂肪肝問題,超過15為危險級,最好盡速就醫並積極減肥與控制飲食。

 6.基礎代謝率

 基礎代謝率(BMR)指的是維持生命運作所需的最低熱量,肌肉量多寡是影響基礎代謝率高低的關鍵,身體肌肉比例高,基礎代謝率也會高。

 簡單來說,就是二十四小時躺在床上,甚麼也不做、身體完全不會消耗熱量的情況,維持基本生理機能與器官運作所需要的熱量。除了肌肉量外,影響基礎代謝率的因子還包括性別、年齡、身高、體重。

 7.身體年齡

 身體年齡是指個人身體組成而推算的年齡數值,又稱為「生物年齡」,大部分都是以基礎代謝率為主要參考依據。在實際年齡相同的情況下,低體脂率、高肌肉量會使基礎代謝率提高,所推估的身體年齡通常就越低。

 8.體水分率

 體水分率是指身體的含水量。水分在體內扮演重要角色,包括調節體溫、促進代謝、運輸養分等,分解脂肪也需要水分參與。

 但水分不是越多越好,過多甚至造成水腫可能是腎臟功能出現警訊。身體內的水分包括血液、淋巴液、細胞外液與細胞內液,一般成人平均體水分率男性體重的百分之五十至六十五、女性約體重的百分之四十五至六十。◇

 (資料來源︰每日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