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導演竹內亮 減少偏見展示真實的中國

 日本導演竹內亮拍攝的《華為的一百張面孔》《我住在這裡的理由》《好久不見,武漢》等紀錄片在海外社交平台上獲逾百萬的觀看量。憑藉著「沒有台本」的真實創作特點,竹內亮拍攝的一系列與中國相關的紀錄片,讓他迅速「出圈」,從中國「火」回日本,「火」向世界。

 竹內亮近日接受採訪時稱,自己不喜歡偏見,會一直在中國把紀錄片做下去,通過鏡頭讓大家了解到真實的中國,這也是他拍攝的最大動力。

 竹內亮說:「我一開始來到中國,初心就是想把日本文化傳達給中國人。但後面發現有許多西方國家以及日本對中國的報道存在偏見,特意把中國不好的地方突出展現給外國人看,造成很多人對中國的不了解或者誤會。因為我喜歡中國,所以不希望讓日本人誤會中國。」

 二0一0年,為拍攝《長江天地大紀行》節目,竹內亮被日本放送協會(NHK)派至中國,在為期一年的紀錄片錄製時期,他走訪了青海、四川、雲南等許多地區。在與中國人接觸的過程中,竹內亮發現中國人對日本的印象停留在抗日劇的年代,很多人不了解現在的日本。這也讓竹內亮萌發了要向中國人介紹現在的日本的想法。

 竹內亮表示,現在除了繼續拍攝許多與日本文化相關的作品,傳遞日本文化外,竹內亮也想把中國有意思的文化更多地轉達給日本乃至外國的年輕人。「我希望通過我的作品來讓大家了解中國、日本好的一面,促進大家相互了解。」

 在紀錄片《我住在這裡的理由》裡,二十位在中國居住的日本人講述自己因為家人與事業、追逐夢想、喜歡中國等理由,一直留在中國的故事。

 「二十位在中國居住的日本人,對中國的印象和住在日本的日本人對中國的印象完全不一樣。因為在日本的日本人對中國有很多偏見,貼了各種比較負面的標籤。但是通過我們的鏡頭,你會發現住在中國的日本人擁有不一樣的感受:自由、隨意、安全。」

 每逢有一個偏見或誤會出現,竹內亮都想要一探究竟。

 二0二0年以來,竹內亮拍攝了《南京抗疫現場》《好久不見,武漢》與《後疫情時代》等一系列與中國疫情相關的紀錄片。他說:「當時雖然武漢已經解封了,但是好多人覺得武漢不可能解封,很多朋友(對武漢)都有誤解,我也不能判斷武漢是否真的安全,我想親自去看,把真實的武漢拍下來。」

 在竹內亮眼裡,一個事情的真實性是多角度的。「我所說的真實是主觀的解釋,至少不要撒謊是我的原則。一個事情在每一個角度都有不同的解釋,我的原則就是把我所看到的真實的東西,傳達給大家。」

 目前,竹內亮正在繼續拍攝紀錄片《華為的一百張面孔》。他透露,已經拍了華為的三十位員工,剩下七十位正在陸續進行拍攝,接下來還將到日本、非洲、歐洲等地,對華為的海外員工進行拍攝。此外,如果有可能,他正在籌劃到日本拍攝今年東京奧運會的紀錄片。

 對於自己「出圈」走紅,竹內亮稱,個人魅力是短暫的,他的目的是一直在中國把紀錄片繼續做下去。「走紅也有好處,可以拍攝的內容越來越多,例如現在就可以拍華為的董事長。不過最踏實的路,還是要靠自己的作品繼續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