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由民众願景協會、澳門地區發展促進會聯合主辦的「疫情下澳門經濟面臨的挑戰和機遇──探索推動澳門經濟多元發展」經濟論壇昨日下午假民眾頤菁中心(氹仔)舉行,多名不同界別代表各抒己見,期可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建言獻策。
是次活動的兩主辦方代表在論壇開始前先後致辭。
民眾願景協會會長、澳門立法會議員宋碧琪表示,舉辦本次論壇,是希望可以秉承團結及創新精神,探討疫情下澳門經濟所面臨的挑戰,同時亦探索澳門經濟多元化發展的可能性以及潛藏的機遇。她並提出三點建議:一是仍要積極善用特區財政儲備,精準支援中小企業及打工仔。針對現時仍然處於「吊鹽水」的行業,以及放無薪假、收入減少的打工仔或自僱人士,再推出短期性支援措施,以保企業、保就業;二是推動企業轉變發展業態,走引入非博彩元素的高端發展道路,使有關行業能提質升級,帶動澳門經濟健康且持續性發展;三是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全力推動澳門產業多元發展。
澳門地區發展促進會會長陳德勝稱,澳門單一的經濟發展結構令許多年青大學生學非所有,難以發揮所長。許多中小微企業也因疫情導致的各種相關原因而難以生存。澳門必須真正找到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之路,澳門的未來,尤其是年輕一代的未來,才有可持續發展的空間。
澳門智慧人文勵政會會長吳在權指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討論了多年,成效欠理想。他認為,澳門必須正視人少地小且歷史形成的博彩旅遊業一業獨大的實際情況,認真考慮如何適度發展,即究竟是甚麼產業或行業才有發展的未來。例如,中醫藥、文創產業都可以是考慮的發展標的,但是否具備相應的產業發展人才,必須得到澳門特區政府的重視,要從相關產業長遠發展的角度出發,培養或引進相關的人才。又如,房地產業相關的上、下游行業甚多,房地產業倘能健康發展,必然帶動相關的眾多產業發展。但現行的一些相關法規,制約了房地產業的發展,希望特區政府能從法規修訂方面作考量。
出席論壇並作意見闡介者包括:澳門大灣區青年發展協會理事長呂開顏博士的《對澳門經濟發展定位的思考》;澳門城市大學澳門社會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心博士的《後疫情時代澳門經濟復甦與適度多元發展路徑思考》;澳門深圳龍華經濟及文化交流促進會會長張志堅的《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澳門產業多元發展之路》;國際(澳門)學術研究院院長高勝文博士的《「一帶一路」:澳門經濟脈絡與發展芻議──基於澳門第四次經濟轉型的視角》;澳門女會計師協會會長陸丹青女士的《大灣區專業人才融合探究──澳門會計業發展前瞻》。
現場還進行了問答互動交流,氣氛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