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熟日常)降低控制欲  向南

 很多人說有怎樣的媽媽,就有怎樣的孩子。最近看了美劇《利器》,內心一直盤繞着這個問題。這美劇改編自同名小說,作家是吉莉安.弗琳,她的另外兩本小說《控制》及《暗處》都分別於二零一四年及二零一五年被拍成電影。

 《利器》作為作者的第一部小說,書中各人都飽受心理問題影響,輕則生活被擾亂,酗酒自殘,重則傷害他人,甚至取人性命。表面是作者埋下錯綜複雜的驚悚情節,實質卻是一個家庭悲劇,核心問題就在媽媽的角色上,而且源頭可追溯到上一代的媽媽。

 媽媽是日常與孩子接觸最多的人,也是孩子最依賴最信任的人,自然也成了孩子模仿的第一人設。媽媽的問題往往直接帶給孩子,酗酒、有暴力傾向的媽媽,往往不能教出和善的孩子;控制欲強的媽媽,孩子性格也較霸道。我媽媽就是這樣一個例子,即使學歷不高、社會工作經驗也很少,但日常生活上或者舉凡我們的個人問題上,她也喜歡加入意見,稍有不聽從即使無法強迫我們跟從,嘴巴也不饒人,不讓人好過。但如同電影裏的媽媽一樣,我媽媽也從不察覺自己的問題,因為在她的角度來看,她是為孩子們着想。

 當然大部分媽媽都為孩子着想,所以搬近校區、找能更照顧孩子的工作、每天給孩子的餐點,或者說家裏一事一物都以孩子為依歸,從不顧及自己感受,是媽媽經常不自覺的行為。作為孩子的媽,同時作為我媽媽的女兒,在沒有上班的兩三年時間裏,我才更深刻體會媽媽對孩子的控制欲是多令人反感。

 由於從小耳濡目染媽媽對生活的「主導權」,我會非常容易掉進同一個循環中,所以成為媽媽後,尤其成為全職家庭主婦後,我必須更小心翼翼地脫離媽媽的陰影,做個更開明的媽媽。即使有時還會主觀地認為自己的觀點正確無誤,還是努力說服自己,給孩子犯錯與學習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