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宇問防災基建時間表

 【特訊】立法議員李振宇表示:「天鴿」風災令政府及社會意識到本澳防災減災基礎設施的不足和薄弱。為此,政府陸續規劃並開展了多項防災減災工程,包括內港北雨水泵站箱涵渠工程、內港防洪墻工程、筷子基至青洲防洪工程、內港擋潮閘工程、外港堤圍優化工程、路環西側防洪排澇總體方案、司打口蓄洪池及下水道工程等。上述工程中,除內港北雨水泵站箱涵渠工程將於今年第二季投入運作、筷子基至青洲沿岸防洪工程將於今年七月完工外,其餘工程均處於規劃編製或研究階段,何時動工至今無明確信息。

 根據政府回覆議員書面質詢資料,司打口蓄洪池及下水道工程已於去年底完成編製工程計劃,惟須改善內港區域因下水道錯駁造成污水經雨水涵箱直排入內港的污染問題,各相關部門需做研究並協調具體方案預留設置污水處理設施,故原預計今年開展的工程招標或需延後。內港防洪墻工程因需與其他防洪排澇工程作整體考慮,暫未有最終方案。《外港堤圍優化工程》基本計劃已獲核准,由於需配合總體規劃的填海構想及新城A區的基建設施,確定後才可決定後續工作。《路環西側防洪(潮)排澇工程可行性研究》基本方案報告已獲核准,正開展下一階段最終報告工作。澳門半島南側、路氹島的堤防工程須結合「澳門內港擋潮閘工程實時數字仿真驗證」結果才可展開後續工作。

 從上可以得知,在今年颱風季來臨前,可投入使用的防災減災工程僅內港北雨水泵站箱涵渠工程及筷子基至青洲沿岸防洪工程,上述兩項工程亦將是未來幾年澳門半島低窪地區最主要的防洪防潮工程。需要指出的是,內港北雨水泵站箱涵渠工程針對的是內港北暴雨引發的水浸問題,能否應對颱風天氣下風暴潮引致的水浸問題則未可知。

 內港擋潮閘是防災減災基建的重要樞紐工程之一,社會對其抱有極大希望,希望有關工程能一勞永逸解決澳門半島低窪地區水浸問題。然而,內港擋潮閘興建與否現時仍然存疑,若未來研究顯示不具條件興建、政府又無其他替代方案的情況下,低窪地區水患問題的解決時間將大幅延後。

 因此,他提出以下質詢:

 第一,政府表示司打口蓄洪池及下水道工程須先改善內港區域因下水道錯駁造成污水經雨水涵箱直排入內港的污染問題。請問,內港區域下水道錯駁問題需時多久能夠解決?現時有無詳細工程規劃?

 第二,鑒於內港擋潮閘興建與否存疑,請問,政府會否兩條腿走路,同步研究其他可行性替代治水方案,以減少擋潮閘不具興建條件下,社會等待新方案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