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訊】公交優先是本澳的交通施政方針之一,巴士是居民日常最多人使用的交通工具,根據最新資料顯示,乘車日均人次達到五十一點一八萬次,日均班次達八千八百零七次。身兼交通事務委員會委員、婦聯副理事長呂綺穎指,隨著長者人口逐漸增加,巴士服務也要針對不同長者的出行需要持續進行優化,減少長者出行上的不便,構建長者友善的公交出行環境,共建美好家園。
構建良好的長者出行環境,是特區政府《長者服務十年行動計劃》的重要目標之一。呂綺穎指,近年在政府和兩間巴士公司積極溝通和協商下,針對長者的公交服務得到明顯改善,例如持續檢討長者車資優惠計劃、優化長者轉乘服務、增加低地台巴士數量、完善愛心座使用守則等,關顧長者的出行需要,工作值得肯定。雖然相關部門已針對公交服務和巴士車廂等方面進行改良和調整,但她表示仍不時收到居民反映有關長者出行的困難,主要包括友善的候車環境,她指由於現時巴士站內沒有規定乘客排隊等候巴士,經常出現「一窩蜂」上車情況,特別在上下班等尖峰時段混亂情況更為突顯,長者行動較慢,不時出現擁擠導致上車難的問題,影響長者的公交出行體驗。她認為,構建敬老護老精神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透過為長者打造友善的公交服務和出行環境,是對長者關愛的體現,期望當局持續優化巴士服務,進一步照顧長者的出行需要。
針對長者乘搭公交出行的問題,呂綺穎提出三項建議:第一、建議研究在具空間條件的公共巴士站內,劃設長者及有特殊需要人士的優先上車專區,讓巴士司機優先往專區「埋站」停泊,更好照顧他們的需要;二、研究增設長者專線,針對長者較常乘搭的巴士路線和乘搭時間進行分析,在合理成本的控制下,考慮加入如前往街市、醫院、衛生中心等長者快線,照顧長者的生活和出行需要;三、引入新能源車的同時,更多考慮低地台和設有無障礙上下車設施的巴士車型,方便長者和其他行動不便的居民使用,優化出行體驗;四、持續加強巴士司機人員培訓,尤其多留意長者在上下車時的安全,鞏固巴士司機的專業態度和職業操守,建立敬老護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