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的年「味」   趙家淞  張雯

 清晨五點半,魯茸吉層和父母走進家中90平方米的作坊,準備製作藏式糕點,一家人忙到晚上11點,這是他們忙碌的新年。

 魯茸吉層家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家中成員除了母親是白族,其他都是藏族。

 二月的香格里拉,天氣寒冷,空氣稀薄,當地人都穿著厚厚的棉袍。為慶祝藏曆新年和農曆新年,他們置辦家用,購買年貨、經幡。

 不少當地人都會去東旺路市場裡的「阿枝糕點」店,買上幾袋傳統藏式糕點帶給家人,「阿枝」是魯茸吉層母親陳福枝的昵稱。

 陳福枝出生於麗江市九河鄉,15歲跟著叔叔搬到迪慶州德欽縣,與藏族嬸嬸一同生活。

 現年53歲的陳福枝回憶道,每逢重要節日,德欽縣家家戶戶都會準備麵粉、核桃仁、紅糖、豬油等食材,製作當地特色的藏式糕點。

 據當地老人介紹,德欽糕點製作技藝至少有一百年的歷史。

 在德欽安定下來,這位白族姑娘就跟著嬸嬸學做藏式糕點。陳福枝在當地結識了魯茸吉層的父親。

 「我們結婚後,發現在德欽做傳統糕點的家庭越來越少了。」陳福枝說。

 於是,陳福枝決定傳承這門傳統手藝,採用民間配方配料和傳統工藝做起了糕點生意。她烘製的糕點得到廣泛認可,縣城外的人聽說陳福枝做的糕點好吃,特地到德欽購買,親切地稱她為「阿枝」,這也是現在糕點店名字的由來。

 由於魯茸吉層的父親工作調動的原因,一家人於2002年搬到了香格里拉,在新家也建起了作坊,繼續做糕點。兩年後,香格里拉的新店正式營業。2010年3月,「阿枝糕點」商標註冊成功。

 陳福枝近年開發了一種新的糕點——奶渣餅,用精麵、豬油、奶渣等材料烘焙而成,外酥內軟,味道鮮美,成為店內銷售最好的糕點品類。

 「阿枝糕點」的名聲愈發響亮,各樣糕點也出現在重要場合——佛事活動、明星婚禮、酒店宴會……

 魯茸吉層介紹,寺廟會定期從店內購買一些植物油製成的糕點,將其作為佛事活動用品。

 魯茸吉層2014年從昆明理工大學畢業後,進入雲南建工集團工作。2017年,他放棄工作,加入父母的糕點店。

 「我想和家人細心呵護這門傳統技藝,讓它不要消失。」魯茸吉層說。

 他計劃向政府有關部門將「阿枝糕點」申請非遺;他也在對接電商平台,以求拓寬銷售渠道;擴建作坊,增加產量;開設糕點製作體驗館,讓當地人和遊客接觸這門瀕臨失傳的技藝。

 作坊忙的時候,一家人會雇周圍的村民來家裡打零工,每人每天150元到200元的薪酬。

 2016年,德欽與香格里拉之間的白馬雪山隧道通車,通行時間從4個多小時縮減到約2.5小時。「交通更加便利了,消費者也能吃到更新鮮的糕點了。」魯茸吉層說。

 經過5年多的施工,今年1月1日,香格里拉至麗江高速公路實現通車,迪慶州結束不通高速公路的歷史。

 「麗江和昆明的客戶會定期訂購糕點。每三到五天,我們就會通過班車發貨至麗江、大理、昆明等地。現在高速通了,我們的糕點也能更快到達其他州市的餐桌上了。」魯茸吉層介紹說。

 「儘管我不是藏族人,但我也有責任去傳承這門手藝。」陳福枝說,「不僅僅是糕點,還有這片土地上濃厚的文化。」

 繼承傳統技藝、傳播民族文化。魯茸吉層一家做的糕點,便是香格里拉人期待的年「味」。◇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