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新疆南部易地扶貧搬遷點:從搬遷戶到「搬遷富」  顔春燕  朱景朝

 從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搬遷至易地扶貧安置點的古麗扎爾·阿不都熱依木如今過起了「朝九晚五」的生活。每天早上在家門口附近的公司上班,打饢、做糕點。因為手藝出眾,管理能力強,她當上了車間主任,每個月收入3000多元(人民幣,下同),晚上回家還可照顧老人和孩子。

 古麗扎爾·阿不都熱依木居住在新疆喀什地區岳普湖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錦繡莊園小區,其所在的工廠和錦繡莊園小區只隔一條馬路。

 2016至2017年,岳普湖縣先後籌措資金22419萬元,搬遷安置民眾965戶3980人,搬遷對象為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從沙漠邊緣區域和不適宜發展地域搬遷至新居,3年後,他們正在從「搬遷戶」向「搬遷富」轉變。

 搬遷戶如何轉向「搬遷富」?岳普湖縣發改委副主任雷英閣告訴記者,該縣積極做好鄉村扶貧車間就業、產業園就業、農村公益性崗位就業、發展庭院經濟、自主創業等,強化產業扶持幫扶,穩定就業,切實實現搬遷民眾「搬的出、穩得住、能致富。」

 保潔員阿勒吐尼古麗·尤努斯和她的丈夫搬遷後,被安排在安置點物業公司工作。如今,她家房屋寬敞明亮,擺放著沙發、冰箱、電視機等,還有暖氣,廚房是獨立的。

 對於搬遷前後生活的變化,阿勒吐尼古麗·尤努斯上大學的女兒胡爾西丹·亞森感觸最深。「以前我們居住在沙漠邊緣,房子條件不好,交通不便,原先學校離家很遠,我只能騎車上學,早上天不亮就要出發,放學到家基本上天都黑了。自從搬到新家,我坐公交車去上學,走路上學也行,家和學校特別近。」她大學畢業後想回到家鄉當一名老師,為家鄉的發展努力。

 在錦綉莊園小區,寬敞的街面兩旁商舖林立,社區服務中心、幼兒園、衛生室、文化廣場等公共服務完善。阿卜杜熱西提·亞森一家人2016年搬遷後通過政策扶持開了一家小飯店,生意很好。他說:「不少搬遷戶和我一樣做起了小生意,服裝店、理髮店、小超市也漸漸多了起來,大家各自找到了致富的門路,日子是越過越好。」

 據悉,新疆所有易地扶貧搬遷困難民眾2019年9月底前已全部搬遷入住新居。作為易地扶貧搬遷重點實施區域,「十三五」期間,喀什地區、和田地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克蘇地區搬遷貧困人口3.52萬戶、13.95萬人,佔新疆搬遷任務的87%。◇ (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