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局:心理保健現可在多個衛生中心取得門診 續確保四級精神健康服務行之有效

 【特訊】衛生局局長李展潤就立法會高天賜議員書面質詢答覆如下:

 衛生局按世界衛生組織指引,構建「四級聯防、四環緊扣」的精神衛生服務模式,搭建由社區服務團體、社區精神健康專項機構、衛生中心及仁伯爵綜合醫院的精神衛生服務平台,採取「容易取得、及時介入、及早跟進」的模式,為居民提供全面精神心理服務。

 衛生局着力在社區層面做好預防工作。現時精神健康服務的可及性高,居民可往塔石、筷子基、黑沙環、海洋花園、湖畔嘉模、青洲及下環衛生中心取得心理保健門診的服務,同時仁伯爵綜合醫院及時跟進轉介個案,確保提供適切的醫療服務。此外,急診部提供二十四小時的精神科服務,處理緊急個案。衛生局於二0一六年成立社區精神科服務隊,通過與社區服務機構合作,為潛隱風險嚴重的精神病患者提供精神科外展服務。

 同时,又資助非牟利機構提供免費心理諮詢服務,讓受情緒困擾的居民可尋求協助。其中,衛生局與民間心理機構定期舉辦「家校舍融合、健康進校園」的活動,為學生、家長及教師提供多元化的精神健康講座,提高對精神健康的關注和了解。二0二0年一至十月共舉辦了四十三場講座,約有五千人次參與。現時,衛生局已適時調整衛生服務策略,鼓勵受資助的非牟利機構積極走進校園和社區推行宣傳衛教工作。

 因應疫情帶來的影響,通過建立穩妥的心理支援及應急機制,包括設立抗疫專頁、心理支援熱線,以及提供各類心理輔導資源訊息等,整合資源和提供適切資訊,提升居民的抗疫意識和心理健康等認知,並讓居民按自身需要選擇適切的服務。

 需要強調的是自殺的成因錯綜複雜,並不能以單一原因或事件所能界定或解釋,更不能粗略地單憑有關數據來斷定本澳的自殺情况。衛生局將持續監測本澳自殺案件的情況,繼續與其他相關部門及社團保持緊密通報和合作,並確保現時四級精神健康服務的模式行之有效、持續關注居民的精神健康。

 社會工作局回應關注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個人及家庭可能出現的情緒壓力、家庭關係緊張及社區疏離等現象,透過「分區協作聯網」與全澳六個分區的民間機構,共同探討社區自殺風險因素,以及制定切合該社區的預防策略,開展預防性的社區工作,並主動關懷弱勢家庭及高危人士,盡早提供支援,且為出現較嚴重情緒及已出現自殺問題的個人及家庭,及早提供支援及輔導服務。

 與此同時,社會工作局亦透過資助民間機構開辦二十四小時的輔導熱線服務,為情緒困擾的人士提供支援,疫情期間亦加強宣傳熱線服務及增加網絡輔導和諮詢服務,為受困擾人士開設更多的支援方式,減低自殺的風險。

 在社區預防自殺以及加強社區人士、民間機構人員精神健康意識方面,每年透過在社區舉辦「世界預防自殺日系列活動,宣傳「生命守門人」的概念,並開辦「精神健康急救培訓課程」讓相關人員及市民學會辨識旁人、服務對象及自身的心理狀態,在需要時作合適的介入及支援,共同防止自殺危機事件發生。

 教育暨青年局回應,持續透過不同層面向學生宣傳和教育正確使用互聯網,以及積極培養學生良好的身心素養,提升抗逆力。主要工作包括:在《品德與公民》科教材中設有專門章節教導學生珍惜生命;透過各教育階段的資訊科技課,促進學生建立正確的上網態度,拒絕接收網上不良資訊及虛假的訊息;並透過學生輔導服務、各類型的家長教育活動、推出電子版生命教育繪本及各宣傳渠道持續推廣。

 《澳門青年政策(二0二一─二0三0)》諮詢文本以「錘錬品德修養,提升身心素質」及「提升社會參與,融入國家發展」為政策方向與目標之一,不僅拓展及深化與不同青年群體的理性溝通與交流,更促進青年對多元文化的了解、認識、尊重、接納與包容,培養青年網絡素養,正確審辨網絡資訊,引導青年負責任使用互聯網,營造正向網絡文化。同時,亦鼓勵青年關注社會時事及對社會事務發表意見;提供更多實踐平台,培養青年刻苦奮鬥精神以及責任擔當意識。

 立法議員高天賜書面質詢如下:

 一、特區政府有否關注疫情的持續除了影響居民的物質經濟生活外,對於影響居民的精神健康有沒有按照疫情的發展作出針對性的政策措施,以抑制疫情下部份居民精神不穩而做出輕生之行為?

 二、對於最近自殺案件的增加具年輕化及衝動化的趨勢,特區政府會否設立獨立的委員會調查這些自殺案的深層次根源及作出適當的措施杜絕自殺案件年輕化的趨勢?

 三、為配合《青年政策》目標的切實執行,澳門眾多的青年組織及以教育暨青年局為主等部門每年均舉辦大量的社會活動讓青年有更多機會接觸社會以及了解社會,對於青年活動特區政府有沒有能繼續完善的地方,舉辦針對性活動促進青年關心時事及培養具獨立的個人思維分析能力,讓其擁有獨立判斷及過濾不良信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