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還是這個世界,澳門,仍然是一個小小地方,可是,怎樣突破地域限制?從澳門出發,走向世界,是旅遊者看到小城以外面貌的選擇,近年因應航空和陸路交通便捷,提供澳門居民很多出遊選擇,於是,將世界「放進」人們視野和心靈,感受世界的精彩。
可惜,一場新冠肺炎疫情突襲,澳門與世界的交往中斷,不知不覺間,幾近整整一個二零二零年無聲無息消逝,至今,通往海外的航班仍未恢復下,出外旅遊之路不通,澳門居民只能在周邊地區,又或到內陸出行,看看澳門以外地方在疫情過後是怎樣面貌,也好舒展身心,擴闊眼界。
如果說,疫情擾亂了大家出行計劃,那麼,何曾想過,與澳門一河之隔的橫琴,今天應該進入大家視線,除了這片待發展土地作為澳門腹地,開發橫琴是粵港澳大灣區重要戲碼,也是澳門拓展產業適度多元化發展,是未來生存發展動力,是可持續發展的寶地, 更重要的還在於,這片土地原來是為着「服務」澳門而彰顯自身功能作用,而澳門也要肩負起將本身制度優勢輻射過去,成為「一河兩岸」的共榮發展空間,以期檢視制度優勢下,建設「第二個澳門」,做好「兩制」對接前沿基地,探索內地接軌國際出路。
曾幾何時,在澳門人思維中,橫琴是近鄰,卻又遙遠的地方。可是,今天憑藉各種跨境建設大興土木,公共巴士等交通便捷聯繫,尤其是橫琴新口岸通關,原來的「遙遠」阻隔應聲打破,兩地交往通交一如同城,確實將澳門從既有「世界」拉近到澳琴同域的一種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現象,再非遙不可及般的「域外」之地。
當認知這種「距離感」,更察覺,世界還是過去的世界,可是,她與自己是那麼親近,橫琴更是那麼「可及」,詫異是世界「縮小」了,還是,時代進步下,「距離」不斷被「打破」和拉近,突破了過去關於「遙遠」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