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代生活誌)捱世界   喬捷

 最近在朋友圈看到做勞務公司的朋友發招聘廣告,似乎來澳門工作的機會還是相當的多,看到目前澳門本地人的失業率和就業不足率都有上升,到最後想到的還是工種和工資的問題。有那麼一刻覺得澳門人也可以應聘的廚師、侍應、酒店服務員、酒保、唱片騎士、模特、銷售代表、地產仲介、保險,但看到標的價錢底薪都在一萬元上下,最多也不過萬七元,又好像並不是那麼多澳門本地人願意做。報酬太低,很容易跌入在職貧困的局面,很辛苦地打工,最後連日常開支也可能未夠解決。

 澳門人的這種難,與物價太高有直接關係。就像商家要請外勞,除了因為外勞薪金相對可以低廉一些,另外還有他們的合約條款比較有約束性,不容易像本地人般說走就走。但如果經營成本可以在其他方面降低一些,做生意也可以相對地在工人的資薪上鬆手,勞資關係、能夠請到的員工也就可能會更好一些了。

 市道不好,我覺得目前要找一份像往日較好收入的工作會比較難了,可以選擇的工種也不像以前的多,說不定真的只能往較辛苦、較前線的工種去找,才比較能回到在職行列。在這種情況下,生活水平肯定會下降。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積蓄還有一些,要麼我們捱一下,靠力爭上游希望繼續增加收入。要不然,也就只能重新整頓自己的起居飲食方式,節衣縮食、大房換細房,都可能是比較折衷的辦法。如果情況再持續一段時間,難保說有些朋友要像外勞那樣生活,賺外勞水平的收入,每日在澳門珠海間往返以節省日常開支。

 生活方式改變可以節流,但長遠來看,除了澳門特區要轉型,人們創造收入的方式也可能要儘快轉型。有學者估計未來二十年,很多工種都將會隨人工智能的普及而消失。當我們都習慣做苦工賺很少錢的時候,原來以後世上說不定也不再有苦工了。窮日子如今天,若我們仍不積極獲取新技術以應對世界,這一波蕭條捱得過,下一波轉型我們若然仍未老,就很可能捱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