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五街的記憶  圖文/寶珠

 澳門老街之一的十月初五街,人流疏落,嘆句「何日君再來」!回憶昔日這條老街的繁盛,二十四小時都那麼熱鬧。

 澳門人習慣晨早要嘆一盅兩件,著名茶樓如六國、冠男、得來(大龍鳳)就在這條街內,因為那時自來水有臭粉味,茶樓、茶餐廳都要購買二龍喉、灣仔銀坑等山泉水,用以泡茶,茶葉香、泉水甜,才有「水滾茶靚」招徠遠近街坊。凌晨三點幾已經有茶飲,當時來往港澳的大船,半夜在內港十六浦附近碼頭靠岸,船客上船後會去這幾間茶樓品嘗美食,官員、社會名流、土生葡人、外地遊客也慕名而至。

 「六國飯店」牌匾,是南海江孔殷所題。蝦餃鮮爽、乾蒸牛肉、椰蓉豆沙包等點心別具特色!

 「冠男」出品的拖地叉燒、蒸熟的牛肉球起茘枝麵、有陳皮、芫茜香味,鹹肉糭、魚皮角等點心,早晨茶客來碗肥瘦叉飯,飲壺濃普洱就係一日開始,午市的陳皮鴨腿湯飯最快售罄。鴨嘴茶煲,冬菇枱心型椅子,仕女圖蓋碗茶具精緻。簡樸歲月時的味道,現在食不到了!

 現稱「大龍鳳」(得來)茶樓,設有歌壇,早上飲茶,下午是粵曲茶座時段,唱曲、聽曲隨茶客喜好。「大龍鳳曲藝會」成立後以歌會友,是曲藝界人士交流場地。

 昔日上茶樓是男性居多,托籠雀仔、租份報紙上茶樓飲茶、煲煙、玩雀仔等,茶樓食物實際,保持質素。在尚未有傳呼機、手機年代,各行業的工友喜在茶樓用餐聊天,了解行情,收取不同的資訊。茶博士對各茶客喜好一清二楚,來者對號入座,茶博士口袋有大餅和各款牌子的散煙,充滿人情味!

 康真君廟〈康公廟〉是社區的保護神,農曆七月初七為康公誕,以前在康公廟前地搭棚做大戲。廟宇前地晚上偶有賣藝者在表演功夫或變魔術,售賣跌打膏藥藥油等。

 老街曾是茶莊集中地之一,現只剩兩間茶莊。

 現時那裏有兩間咖啡室現都係網紅,蛋治、蛋球、蛋撻、老婆餅等等,是傳統味道,吸引本地人和遊客打卡。

 同街還有海源娛樂場,兩間賭場門口都掛上厚厚的墨綠色絨布,賭場附近有德生大按,二叔公隨時可以幫忙。海源娛樂場結業後,轉營為酒樓做客家菜。

 六十年代賭博合法化帶動經濟發展,老街全盛時期有銀行、銀號、百貨,辦館,山貨、麵包餅舖、雲吞麵、傳統麵店、肉店、神香店、藥材舖、煙仔檔、書仔舖、生果檔等。用擔挑挑貨上街的流動小販,都會經老街叫賣,賣生欖的白髮伯伯常喊「有辣有唔辣」,賣白蟹叔叔叫喊「一毫一斤,毫半兩斤」。康樂館亦是草根階層的落腳點,食飯、睇戲,小型商場薄利多銷益街坊。

 時移勢易,任何行業也敵不過時代巨輪,碼頭、賭場、賊船、菜欄、蛋欄等遷移,茶樓結業走進歷史。所有這些,只能留在老餅的記憶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