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訊】科學技術發展基金行政委員會主席馬志毅就宋碧琪議員所提書面質詢回覆如下:
產學研合作及成果轉化由技術供給方及需求方共同構成,技術供給方一般為高校和科研機構,技術需求方一般為企業。
回歸初期,澳閃科技發展存在着基礎薄弱、缺少氛圍和缺乏人才等諸多不足,技術供給能力幾乎為零,以論文及專利為例,二00四年當年全澳只發表了六十二篇SCI論文,只獲得八項國際專利授權。對此,特區政府秉持務實的態度,通過制定《科學技術綱要法》及設立科學技術發展基金等一系列舉措,一步步推動澳門科技事業的發展。經過這些年來政府、大學、科研機構及廣大科研工作者的努力,澳門的科研能力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已經形成了較強的科技供給能力,二0一九年當年全澳發表了二千一百九十八篇論文,獲得二百二十三項國際專利授權,並已設立了四所國家重點實驗室。
目前,社會各界日益關注成果轉化,說明澳門的技術供給能力已經得到了認可,也說明澳門的科技已經具備條件對產業和經濟做出更大的支撐。本基金也非常重視成果轉化,部份受資助項目所產出的成果(例如:中藥益智仁治療柏金遜症、中藥成份醫用敷料、服務機械人、微流體晶片等)已經實現了成果轉化。新一屆特區政府計劃將科技事務劃歸經濟財政司範疇,希望進一步加強科技對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促進作用。本基金也將與經濟部門加強合作,共同打造從上游到下游完整的創新鏈條,大力推動產學研合作及成果轉化,具體將從以下兩個層面加以推動:
一是繼續大力支持本澳的科研。只有通過長期的支持,才能不斷鞏固及開拓本澳的科研優勢,維持較強的技術供給能力,因此本基金將繼續資助本澳機構的基礎研究及應用研究;同時,透過一些專項資助計劃,重點支持本澳高校及科研機構在項目立項時便結合產業界的需求,使得成果能夠更接近產業界的需要;此外,本基金也將對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成果轉化提供專門的支持。
二是支持本澳的企業研發。本基金將優化已有的企業創新研發計劃,支持企業與本澳的科研力量開展產學研合作;繼續透過粵澳聯合資助計劃,支持企業與廣東省的科研力量進行產學研合作;研究推出資助計劃,支持科研團隊的成員帶項目成果創業;並會與本地及大灣區成果轉化機構合作,推動本澳高校、企業參與成果配對活動。
此外,科技人才對於澳門的科技發展非常重要,本基金在科研項目資助中也很重視支持人才的培養,資助經費中人員的費用佔比最高。本基金在未來的資助中,還會繼續側重對人員費用的資助,透過前沿科研項目培養高層次的科技人才。本基金還負責執行澳門科學技術獎勵的申報與評審事宜,透過獎勵肯定科技人員的科研成果,吸引外地科技人員來澳開展科研。倘日後特區政府推出專門針對科技創新人才引進的計劃,本基金也將研究為透過此計劃引進的科技人才提供專門的科研啟動經費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