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智文:我有洋面孔內懷中國心

 【新華社香港七月十九日電】(新華社記者張雅詩 閔捷)蘭桂坊集團主席盛智文的辦公室位於港島中環,窗外是繁華鬧市,室內陳列著現代陶藝、琉璃等藝術品,以及各種名人字畫,琳瑯滿目。他每天就在這個中西合璧的空間裡運籌帷幄。

 這位剛剛度過七十二歲生日的猶太裔商人最近特別忙,不少媒體都訪問他對香港國安法和香港未來的看法。「香港的未來將非常好!」盛智文近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語氣肯定地說,「香港國安法將為香港帶來新的開始。」

 在港生活逾半世紀,盛智文深深愛上香港,以至於他在十多年前作出了一個重要決定:放棄加拿大國籍,加入中國籍。

 「我的人生中大部份時間都在內地和香港。我的家人在香港,孩子都在這裡長大,我更覺得自己是中國人。我以香港為家。」盛智文的心已被香港的蓬勃朝氣吸引。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十九歲的盛智文第一次到達香港。當飛機即將降落位於九龍鬧市區的啟德機場時,盛智文眼見密密麻麻的樓房逐漸逼近,飛機在空中做了一個急轉彎,終於降落,他鬆了一口氣。

 「當我步出機場時,我聞到來自海港的氣味。女人身著長衫,幹體力活的男人光著膀子,大家都在拼命工作。」盛智文回憶當年他首次踏足香港時的情景。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是香港紡織及製衣業的黃金時期,加上低稅制的吸引,當時在加拿大已賺得人生第一桶金的盛智文,實地感受到香港的活力,於是決定把握機會,帶著妻兒到香港發展。

 盛智文在德國出生、加拿大長大,家境並不富裕。童年喪父的他,為了減輕家庭負擔,十一二歲就開始半工半讀,每天清晨派報紙、周末到餐館打工。高中畢業後,他加入成衣行業,大展拳腳。

 身著標誌性的立領白襯衫、黑色外套的盛智文,保持著良好的身形體態。他每天清晨五點半起來,做一個多小時運動,這習慣至今維持了五十多年。在他身上,務實與自律恰到好處地把控著他的工作與生活的節奏。

 原本毫不起眼的小巷蘭桂坊、面臨倒閉的香港海洋公園,經盛智文重新包裝後,登上國際舞台,成為香港亮麗的旅遊名片。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盛智文發現在中環想找到可以談生意的地方並不容易,於是他在蘭桂坊開了第一家餐廳,因為採用了「餐廳+酒吧」的新模式,吸引了不少中外客人前來。

 他敏銳地抓住商機,逐步收購蘭桂坊的業權,很快成為蘭桂坊的主要業主,繼而將蘭桂坊發展成著名旅遊熱點,因而被譽為「蘭桂坊之父」。後來,他更將「蘭桂坊」這個品牌帶到內地。

 蘭桂坊的成功,令盛智文受到特區政府青睞,邀請他擔任海洋公園主席。二00三年,當時開業已二十多年的海洋公園設施老舊,對遊客來說不再有吸引力,加上迪士尼即將落戶香港,有人提議結束這個「港產」主題公園。此前從未經營過主題公園、也未曾踏足海洋公園的盛智文,擔負起了一項艱巨任務。

 海洋公園在他帶領下獲得全球業界視為最高殊榮的「全球最佳主題公園」大獎,蜚聲國際。

 盛智文辦公室的一隅放滿了獎項,其中不少是各界對他的感謝和嘉許。二0一一年,他獲特區政府頒發大紫荊勛章,可見他對香港社會的貢獻備受肯定。在身份上,他也希望得到一份認同,於是他決定加入中國籍,放棄了加拿大國籍。

 「我長著一張西方人面孔,這裡面是一顆中國心。」他指著胸口說。二00八年,他如願拿到了俗稱「回鄉證」的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和中國香港特區護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