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康會建議政府設長期照顧網絡並發放工資津貼以紓緩 殘疾人照顧者近半數重度抑鬱

 【專訪】澳門扶康會昨發佈《澳門智力與精神殘疾人士照顧者的照顧負擔》研究發佈會,並提出發放工資中位數百分十的照顧者津貼、建立政府主導的長期照顧網絡、投入資源培訓照顧者、全面執行《殘疾人權利公約》等四項建議。

 是次發佈會昨日下午三時在澳門扶康會寶翠中心舉行,出席者包括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心理學系副教授賀伯恩博士、曾子雅博士,澳門扶康會會員大會主席飛迪華、總幹事周惠儀,寶翠中心經理余展熒及澳門大學心理學系博士生薛巧鳳。

 發佈會釋出佐證主辦單位進行是項研究具有相關意義的資訊:二零一九年八月十九日候任行政長官賀一誠到訪寶利中心了解及回應服務使用者與家長代表所提出的照顧者津貼的要求;二零二零年澳門第五屆特區政府社會文化司的施政方針認同並推行照顧者津貼先導計劃。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亦指出先導計劃以特別嚴重的殘疾者尤其是「雙老家庭」為對象,並持續對被照顧者和家庭成員所需心理輔導等支援進行研究,以一步疏緩照顧者因長期照顧殘疾者所承受的壓力。

 據介紹,澳門扶康會與澳門大學全球與社區心理健康研究組於二零一九年三月起合作進行相關的研究,主要就澳門照顧殘疾人士的照顧者所承受的負擔和心理健康情況進行調查。此項研究由一名受過培訓心理系及社工系的大學生在扶康會轄下中心以問劵方式進行,向照顧智力或精神殘疾者的人士收集資訊,再由澳門大學進行資料分析。調查成功收回問劵二百三十四份。研究發現,因壓力造成照顧者中百分之三十一點七和百分之四十六點六的人分別有中度、重度的抑鬱和焦慮症狀,引起抑鬱和焦慮症狀的因素有護理困難、缺乏相應的經濟支持等。另外,研究亦發現,受「男主外,女主內」、「家醜不出外傳」等傳統思想影響,照顧者多由女性親人擔當,因而也受到擔心丟臉、背後被指指點點的心理痛苦和壓力。

 澳門扶康會並提出以下建議:一﹑參照香港、台灣、英國及澳洲的照顧者津貼制度,其發放金額多約為當地個人收人入中位數的百分之十左右,建議澳門照顧者津貼依據二零一九年第四季工資中位數兩萬元百分之十計算,即澳門幣兩千元正。申請對像以沒有享用受津助院舍照顧或服務的澳門永久居民為主,規定每名照顧者最多只可以照顧兩人,以惠及「殘疾人士+雙老照顧」的家庭。此先導計劃每兩年檢討一次;二﹑由政府主導推出相關政策,建立一個以服務使用者為核心的長期照顧網絡,以社區照顧及家居照顧為基礎的提供一站式照顧的多元服務體系。由照顧網絡管理中心關注或跟進被照顧者、照顧者的所需的支援或服務;三﹑建議政府推廣及宣導照顧者支援服務,投放更多資源支持社服機構開展相關的服務,為殘障人土及其家人提供更友善的生活環境;四﹑期望政府盡快落實及執行照顧者津貼先導計劃,全方位地執行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繼續完善本澳的復康福利政策及配套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