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昨日上午發佈的《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買合作發展報告(2018-2019)》(《中葡經貿合作藍皮書》)顯示:2018年雙方進出口商品總值1473,54億美元,同比增長25.31%;2019年雙方進出口商品總值1496.39億美元,同比增長1.55%,再創歷史新高。
由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澳門)常設秘書處(簡稱為「中葡論壇」)支持,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澳門科技大學社會和文化研究所主辦,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協辦的《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發展報告(2018-2019)》新書發佈會昨(5月13)日上午在澳門科大畢行。
「中葡論壇」副秘書長丁恬致詞時稱,中葡論壇自2003年成立以來,以葡語為紐帶,將中國內地、澳門和8個葡語國家等九國十方連接起來,開展各領域的互利合作和友好交流,不斷創造新的發展機會,惠及九國十方共近17億人口。澳門聯繫中國與葡語國家的平台作用日益凸顯,九國十方日趨緊密的合作模式,為國際間開展跨域合作發揮了良好的示範作用。當前,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包括中葡論壇參與各方在內的全球經濟復甦與發展又添變數。如何在疫情期間及疫後時期保持中葡交流與合作的發展態勢,成為中葡經貿合作發展的重大問題,期待專家學者積極建言獻策。
澳科大副校長龐川表示,近年來,中國與葡語國家在貿易、投資、基礎建設、能源、人力資源等傳統領域合作不新發展,在高科技、服務貿易等新合作領城開拓等方面也取得了較好成績。隨著「中葡綜合體」的落成啟用,澳門「中葡平臺」作用開啟了新篇章。在今後,澳門應進一步推進「中葡平台」建設,明確定位、豐富內涵,推動葡語國家與粵港澳大灣區的實質性對接,發揮澳門單關獨稅區及對外聯繫網路等優勢,抓住共同開發橫琴的歷史契機,拓展發展空間,搭建中國內地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葡語及拉丁語系國家交流合作的新通道,助力國家對外開放,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澳科大社會和文化研究所所長林廣志指出,中美貿易摩擦以及新冠病毒肆虐將對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產生深刻影響。在此背景下,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買合作如何迎難而上不斷深化、廣化合作模式與規模,如何凸顯中葡經貿合作在「一帶一路」倡議中的地位和作用,「中葡平臺」在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參與大灣區建設的進程中發揮怎樣的作用,都值得認真思考和深入研究。
他提出以下建議:一是「中葡平台「建設的參與面應擴展到內地相關省市;二是「中葡平台」應成為澳門融入國家發展規劃、參與大灣區建設的重要抓手;三是應創「中葡平台」新合作模式、探索中葡經貿合作的新路徑;四是加強民心相通、文化交流及教育服務。
由顧學明、林廣志主編的《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發展報告(2018-2019)》,綜合分析和評價了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的現狀、特點、問題與趣勢,以及澳門建設「中葡平台」的最新進展情況,並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該報告由中國內地、澳門、葡萄牙的30多位學者參與編撰,中文、葡文同步出版發佈。中文版由總報告、專題篇、灣區篇、案例篇等四部分共21篇報告組成,葡文版選譯了中文版的總報告、中國與8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的進展以及澳門「中葡平」的建設情況等10專題報告。
出席是次發佈儀式者包括有:中葡論壇副秘書長黃偉麟、行政辦公室主任何萌、聯絡辦公室主任兼莫桑比克派駐代表範詩雅、輔助辦公室主任莫苑梨;澳門高等教育局副局長曾冠雄;澳門中聯辦經濟部貿易處處長姚瑤;澳門文化局公共圖書館管理廳廳長呂志鵬;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葡語市場經貿促進廳代商級經理鄧水曦;澳門政策研究和區域發展局經濟民生處處長阮建中;澳門基金會研究所處長黃麗莎;以及澳門科大有關代表、中葡論壇各國派駐代表、六大博企代表、社團代表等。另外,國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社長謝壽光從北京發來祝賀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