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五月七日電】(記者 阮微)香港特區政府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七日介紹,新增四宗新冠肺炎確診個案,感染者均由巴基斯坦返港。
當日,衛生防護中心召開簡報會。張竹君在簡報會上稱,四名感染者涉及一名十一歲的男孩、一名四十七歲的男子、一名二十九歲的男子及一名四十歲的男子,其中十一歲男孩是二十九歲男子的侄子。四名感染者分別從今年二月至四月間到巴基斯坦,並於本月六日由巴基斯坦經多哈乘坐QR818號航班回港。
她又指,四名感染者共有十三名密切接觸者,初步檢測均呈陰性,目前在駿洋邨接受自七日起的十四日強制檢疫。而感染者乘搭的航班上,其他乘客的檢測結果均呈陰性。
新增四宗確診病例打破連續兩日的「零確診」,但張竹君表示,由於近日新增的確診個案全部為在機場發現的輸入個案,相關病人逗留在社區的時間越來越短,相信社區傳播風險亦相對減少。
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劉家獻表示,過去二十四小時再有十二位確診病人康復出院。此外,一名曾在四月十六日接受兩次檢測、結果呈陰性的患者再度入院,他於五月五日因腹瀉等到醫院求醫,經檢測後,確認呈陽性。他現時情況穩定。
截至七日,香港確診個案累積至一千零四十四例,另有一宗疑似個案。
【中新社香港五月七日電】(記者曾平)香港特區政府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轄下的新發現及動物傳染病科學委員會(科學委員會)日前建議放寬確診者終止隔離標準,新增抗體檢測呈陽性這項條件。有專家七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如果將此作為出院條件是與時並進;不過也有專家認為,有關建議值得商榷。
科學委員會稱,根據目前研究,一般確診病人的呼吸道樣本病毒量在發病早期已達至頂峰,在發病首周水平較高,其後隨時間遞減;部份病人可能會持續排放病毒核糖核酸,但發病十天後已不能在病毒培養中檢測到仍存活的新冠病毒。
科學委員會認為,若確診者發病已經超過十天,病人臨床狀況好轉及退燒,並且相隔二十四小時兩次病毒測試呈陰性或者抗體測試呈陽性,便可終止隔離。
目前,在香港公立醫院接受治療的確診者必須相隔二十四小時兩次病毒測試呈陰性方可出院,但有「復陽」患者不符條件,住院幾十天仍未能出院。
香港大學醫學院生物化學系教授金冬雁認為,若按照建議放寬出院條件是合理、與時並進的做法。目前抗體檢測技術已經很成熟,也已經有相當優質的抗體檢測試劑可用。根據初步臨床研究,在有抗體的情況下,即使有殘餘的病毒核酸,感染性也很低。
金冬雁表示,所謂「復陽」,肯定不是再次感染,也肯定不是間歇性排毒,這兩種說法是完全沒有根據的。香港和各地研究顯示,「復陽」病人很可能是處於清除受感染細胞最後的一個階段,清除殘餘時仍可能有死細胞,因此能夠檢測到病毒核酸,但這些病毒分離不出活病毒,不足為慮。
金冬雁指出,這次疫情可以說是歷史上首次這麼大規模依賴核酸檢測來做診斷,當中會有新的技術問題。核酸檢測極其靈敏,死核酸和片段核酸均可檢測出來,但不可能區分病毒到底是有活性還是沒活性,或者說有還是沒有傳染性。剛開始是假設有傳染性,所以繼續讓「復陽」患者留醫,但現在的研究已證明沒有傳染性。
香港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主席梁子超表示,科學委員會的終止隔離建議值得商榷,因為實驗室的細胞培植病毒,靈敏度有限,並且不能夠說發病十日後培植不到病毒就一定沒有傳染性。
梁子超指出,科學委員會的建議沒有具體指明病人臨床狀況好轉及退燒多少天後可終止隔離,如果加上時限,至少三天無病徵,會較為穩妥,因為退燒後也可再發燒,增加時間也是為身體防禦系統清除剩餘活性病毒進一步提供機會。
梁子超認為,如果終止隔離轉至普通病房是有風險,而若增加上述時限後,是可以出院,回家接受醫學監察。如果醫學監察也通過,便可進入社區。他指出,即便出院回家也應做好衛生措施,並且家中不能同住長者等高危群組。
梁子超表示,有的「復陽」患者已經住院幾十天。絕大部份「復陽」個案已經沒有病徵,呈陽性是因為病毒的核糖核酸殘骸可以繼續存留幾周,這部份人符合條件可出院,過段時間復檢也通過便可恢復正常生活。但小部份「復陽」患者若有相應病徵,現階段不能完全排除復發的可能性。
對於如何以及何時跟進科學委員會建議,香港醫院管理局回覆查詢時稱,已知悉科學委員會的建議,專家委員會將會作出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