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指出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大灣區是通道與平台 協同發展提升澳地位與功能

 【專訪】二零二零年度施政報告中提出,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澳門實現經濟適度多元可持續發展,以及提升自身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與功能的重大機遇,也是破解空間局限難題、探索發展新路向的根本途徑。

 行政長官賀一誠昨日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最便捷的通道、最廣闊的平台。澳門將充份發揮「一國兩制」、國際貿易自由港、單獨關稅區等獨特優勢,立足「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定位,積極參與大灣區建設,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政府將加強與廣東省和香港特區合作,有效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務實推進大灣區建設。

 他表示,政府將透過與大灣區城市溝通、協調和協作,消除澳門與灣區其他城市之間各種有形及無形的壁壘和障礙,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在「一國兩制」框架下更加便捷、高效流動,逐步形成統一的市場。一方面,與大灣區城市協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跨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不斷創新通關模式,提升口岸通關便利水平,與大灣區形成功能完善、銜接暢通、運作高效的一體化基礎設施網絡。加快完成粵澳新通道並盡快啟用,建設澳門連接橫琴口岸輕軌線,爭取早日連接國家高鐵網。澳門蓮花口岸遷移至橫琴口岸,今年三月十八日部份區域已移交澳門。另一方面,加強與大灣區城市法律和管理體制對接,以及政策協調和規劃銜接,為資源要素在大灣區內更加便捷高效流動創造條件。在這一過程中,澳門既可獲得更大的市場和發展機遇,也不可避免地面對更大的競爭和挑戰。澳門各界都需要解放思想,創新思維,更新觀念,練好內功,提升自我,以更加開放包容的態度和足夠的競爭力來參與大灣區建設。

 賀一誠又提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突破澳門發展空間局限、促進經濟適度多元可持續發展,以及提升澳門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和功能的重大機遇。但是,大灣區建設也給澳門帶來直接的競爭以及融入發展的壓力和挑戰。隨着大灣區建設的深入推進,大灣區廣闊腹地將形成極具優勢和吸引力的發展環境,資源集聚效應加強,必將對包括澳門在內的周邊地區的資金、人才等資源產生吸納效應。澳門如果不能相應提升自身的功能和競爭力,不積極開放並融入大灣區,就會在某種程度上被邊緣化,部份功能可能會被替代。

 他又表示,橫琴是澳門未來發展新出路,澳門在實現與橫琴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同時,也將逐步實現兩地跨境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銜接,探索將澳門醫療體系及社會保險直接適用並延伸到橫琴,為澳門居民拓展優質的生活空間。政府將加快集養老、居住、教育、醫療等功能於一體的橫琴「澳門新街坊」建設,為澳門居民在橫琴就學、就業、創業、養老、居住和生活創造更為便利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