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姑娘武漢戰「疫」記:保護好我的家

 【中新社武漢四月二十日電】(作者 杜巍巍 李自松 閻小荔)近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麻醉醫師蘇娃婷穿上厚重的防護服,為一名有新冠接觸史的孕婦實施麻醉。這是她從澳門返回武漢後,進行的第三台三級防護下的手術麻醉。

 一個多月前,三十四歲的蘇娃婷獨自帶著五歲兒子和兩歲女兒,從澳門輾轉回到尚在「封城」中的武漢,投身抗疫一線。她在微信朋友圈寫道:「我有兩個家:娘家在澳門,婆家在武漢。娘家和婆家一樣美,我都要保護好她。」

 曲線返漢奔赴戰場

 一月二十二日,已經兩個春節沒回澳門的蘇娃婷,帶著兩個孩子從武漢飛到廣州,與在深圳開會後趕來的丈夫雷少青會合,一起回澳門過年。

 豈料次日,武漢「封城」。面對告急的疫情,夫妻倆決定返回武漢支援。但是蘇娃婷的父母在上班,孩子留在澳門無人照顧,最終商量決定,雷少青先回去,蘇娃婷再找機會回去。

 身在澳門,蘇娃婷卻心牽武漢。她和澳門濠江中學一起,為武漢募捐價值逾十萬元人民幣的口罩、防護衣、手套等物資。她多次預訂從珠海出發的高鐵,想曲線返漢,但沒有成功。

 三月中旬,她終於買到三月十六日珠海至岳陽東的高鐵票。

 「臨走前一天晚上,媽媽一直跟我聊。她不想我走,回武漢太危險了。如果實在要回去,就把孩子留下,他們想辦法帶。我跟媽媽說,站在母親的角度,我要照顧我的孩子;站在醫生的角度,我要照顧我的病人。這兩個身份,都是我的職責。」

 就這樣,懷抱兩歲的女兒,手牽五歲的兒子,蘇娃婷踏上高鐵。她中途找列車長說明情況,在武漢下了車。

 「穿上白大褂就不恐懼了」

 回武漢第二天,蘇娃婷迫不及待上班了,當晚夜班她便碰到一名未排除新冠肺炎的重症病人病情惡化,需要緊急插管搶救。

 她介紹,插管是麻醉醫生的基本功,之前她經常碰到緊急搶救插管,但疫情下的這一次,格外特殊。

 穿好防護服、帶上插管箱,她忐忑不安地趕赴病房。查看病人生命體徵、評判插管指徵後,她立馬給病人建立起氣管通道機械通氣。很快,病人生命體徵基本恢復平穩。

 蘇娃婷說,每次插管留給麻醉醫生的時間只有十五秒,所以動作要快、準、狠。病人在生死邊緣的時候,其實求生欲是非常強的,麻醉醫生要幫他們爭取時間搶救生命。

 遠在澳門的父母從蘇娃婷朋友圈看到這次驚心動魄的搶救,關切地詢問她。她表示,雖然回想起來有點後怕,但是隻要穿上白大褂,就不再有恐懼,因為一心想著的都是救人。

 麻醉工作強度大,蘇娃婷患有低血糖。每天上班她口袋裡至少會揣一塊巧克力,以防止體力透支暈過去。

 蘇娃婷是過敏體質,長時間戴N95口罩、護目鏡,她的臉過敏紅腫。長時間穿防護服,在濕氣裡密封太長,皮膚泡得發白,但是她都堅持了下來。

 蘇娃婷高中就讀於澳門濠江中學。二零零六年填寫志願時,她選擇了武漢大學。二零一三年六月,她從武漢大學臨床麻醉專業碩士畢業,以面試第一名的成績,考進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麻醉科,成為醫院唯一的澳門籍醫生。

 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麻醉科實習期間,蘇娃婷與麻醉科同事雷少青一見傾心。二零一三年,兩人步入婚姻殿堂,蘇娃婷成為一名「武漢媳婦」,「我現在很幸福,因為我做的,是我喜歡的事情。一個人只有熱愛她做的事,才會有源源不斷的熱情,我現在就是。」

 原本慢性子、文文靜靜的蘇娃婷,在武漢經歷十四年的學習、工作、生活的磨練之後,變成一個急性子、風風火火的人,「因為搶救病人都是爭分奪秒的,慢不下來了。」

 如今,武漢的醫療秩序正在慢慢恢復。蘇娃婷所在的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麻醉科,手術量已恢復到平常的三分之一左右,她和同事們又開始忙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