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局局長戴建業回覆林玉鳳書面質詢 闡釋疫情下對中小企的支援

 【特訊】經濟局局長戴建業就關於立法會林玉鳳議員書面質詢作如下回覆:

 「因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對經濟民生的影響,特區政府推出了 一系列經濟援助措施,包括兩項可紆緩中小企資金周轉壓力的臨時措施。其中,根據經第四/二0二0號行政法規修改的第九/二00三號行政法規《中小企業援助計劃》及第五七/二0二0號行政長官批示,容許開業滿一年且符合其他資格的中小企業,亦可以提出「中小企業援助計劃」免息貸款的申請,貸款上限為六十萬元(澳門元,下同),最長還款期為八年。有關臨時措施的實施期為二0二0年三月十日至九月十日。

 另外,特區政府制訂了第五/二0二0號行政法規《中小企業銀行貸款利息補貼計劃》,是次疫情時貸款上限為年利率四厘,補貼期最長為三年。

 同時,為協助及支持中小企業紓緩經營壓力,局方早前已推出「調整各項援助計劃的還款」的短期措施。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影響的中小企業,就其尚未完成還款的「中小企業援助計劃」、「青年創業援助計劃」及「天鴿中小企業特別援助計劃」,可向本局方提出調整還款申請,將最近一期未償還的援助款項申請下調至一千元,餘欠款項將在餘下的還款期內平均攤還。有關措施適用於調整二0二0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前的還款。

 除上述措施外業信用保證計劃,有需要的中小企業亦可以同時申請「中小企或中小企業專項信用保證計劃」,由特區政府為申請企業向銀行提供分別七成及十成的信用保證,以協助企業向銀行取得貸款。中小企業向銀行取得貸款上限分別為七百萬及一百萬元。

 質詢提及的水電費補貼問題,特區政府已推出企業商號水電費補貼措施,設定金額上限,為期三個月。水費補貼上限為每戶三千元,電費補貼上限則為每戶每月一萬元。

 此外,特區政府擬在本年度原有稅務優息的基礎上,加推支援本澳中小企及自僱人士的稅務減免措施,包括:豁免在與旅遊服務行業相關場所消費的旅遊稅,為期六個月;豁免所得補充稅納稅人上限三十萬元的二0一九年度的應繳稅款;職業稅固定年度和減額比例由百分之二十五調升至百分之三十;調升退還二0一八年度職業稅稅款百分比至百分之七十,上限至二萬元;向酒店、寫字樓、工商業用途的不動產作出額外百分之二十五的房屋稅稅款扣減;豁免執照及行政准照的發出和續期的印花稅;以及豁免營業車輛的車輛使用牌照稅等。

 關於質詢中提及的問題,文化局表示,該局已及時宣佈藝文社團因疫情取銷受資助活動而已產生的費用,可依法獲得報銷;文創界租用文化局物業,可豁免三個月租金。文化產業基金亦決定對受資助的文創企業採取延期還貸及重整債務等措施,並延長項目 執行期和報告期,在資助發放和調動方面增加彈性。透過這些舉措,希望在—定程度上紓緩藝文工作者的壓力。

 在疫情平援之後,文產基金將透過實施專項資助計劃,鼓勵文創企業開發「文化旅遊品牌塑造」、「文化展演品牌推廣」等項目,幫助本澳文創業界拓展市場。文化局將看重在場地方面提供支援,例如文化中心、崗頂劇院、南灣舊法院等提供更多租借檔期,為本地藝文團體製作更多優質節目創設條件,推動文化消費,活躍演藝市場。此外,在澳門國際音樂節及慶祝中秋、國慶系列活動等原有節目的基礎上,計劃適當增加社區延伸活動,讓本地藝文工作者及文創業界有更多參與機會。

 在扶助私立輔助教育機構方面,為配合特區政府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整體防疫部署,保障學生的安全及健康,教育暨青年局表示,該局於今年一月二十四日宣佈本澳非高等教育學校、私立補充教學輔助中心(補習社)及持續教育機構暫停運作。因應本澳疫情的發展情況,教育暨青年局宣佈補習社及持續教育機構在嚴格遵守衛生局訂定的衛生準則及相關運作指引下,於三月二日恢復運作,提供有限度服務。為支援相關機構的正常運作,教育暨青年局於疫情期間加快審批第三個階段「持續進修發展計劃」課程的資助發放,以減輕相關機構的財政壓力;又向約一千間補習社及持續教育機構提供由社會人士捐贈的防疫物資,協助業界做好衛生防疫工作。此外,教育暨青年局亦已與相關職能部門溝通,協助符合條件及有需要的補習社及持續教育機構向相關部門申請相應的支援計劃。

 根據現行《高等教育制度》法律的相關規定,本澳高等院校享有學術和教學自主權。在教學自主權方面,可以自行擬定其開辦的課程的學習計劃及課程大綱、訂定教學方法及選用教材等。由於不同課程的培養目標和授課模式不盡相同,院校會因應不同課程的學習需要,自行決定選用市場上已有的教材,或與相關機構和人士共同製作合適的教材。

 對於質詢第三點問題,勞工事務局表示,受疫情影響的企業,該局一直呼籲僱主與僱員作充份及善意溝通,例如與僱員協商享受年假,再按實際情況作適當的工作安排,共度時艱。

 另一方面,勞工事務局會為被解僱或受結業影響的僱員提供「一站式」綜合服務,包括依法保障僱員勞動權益,為受影響的人士提供就業轉介、職位配對及安排面試等就業支援服務。此外,勞工事務局亦推出「帶津培訓,以工代賑”措施,目的是透過舉辦帶津貼的培訓計劃,協助受影響的本地從業員既可提升職業技能,又可纾緩經濟壓力,並將結合學員的就業意願進行就業轉介,協助本地居民投入相關職位,達致培訓及就業之間的銜接。

 特區政府將密切關注本澳社會經濟環境的最新變化,適時推出因應環境變化的適切措施,並會持續關注議員和社會上有關提振經濟,支援行業、中小企及有需要人士的見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