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自己 適應目前

 二零二零年四月十日,澳門新聞報道,立法會第二常設委員會完成討論修改政府二零二零年度財政預算案,委員會主席陳澤武及秘書黃潔貞表示,對法案內容無大修改,這也是第一份預算案,根據第八/二零零一號法律「財政預算法律制度」第五條動用超額儲備,金額是三百八十九點五億元。

 政府表示,截至二零二零年二月底,政府財政儲備是五千七百七十六億,其中一千四百四十四億為基本儲備,超額儲備為四千三百三十二億,整體財政儲備狀況良好。

 修訂預算案備受社會關注,除了這是一件社會大事外,更重要的,是政府在二零二零年四月八日公佈了第二輪抗疫經濟援助措施,動用一百三十六億元賑災,具體措施包括:

 一、向合資格本地僱員派一萬五千元,

 二、自由職業者派一萬元,

 三、企業按僱員人數獲派一萬五千至二十萬元,

 四、並向市民多發一次五千元消費卡。

 自從疫情開始,旅客量跌至谷底,加上實施減低人群聚集措施,依靠旅遊業和博彩業的澳門經濟蕭條,企業要交租、出糧,打工仔亦要面對減薪、放無薪假、裁員,企業和僱員都面對難關,企業面對倒閉的風險,打工仔卻面對手停口停的情況,愁雲慘霧充斥著社會,經濟援助肯定可以紓減悲觀情緒,使社會受惠。

 經濟援助主要是協助企業和僱員渡過難關。我們不能期望政府替企業支付所有開支、出糧給所有打工仔或自由工作者。經濟援助只能使他們喘一口氣,解決燃眉之急。政府再次發出消費卡,並由上次的三千元加至五千元,很明顯是察覺到社會經濟蕭條,市民不願消費。不論是甚麼社會,只要出現市民不願消費的情況,社會的經濟一定是差。前後共八千元的消費卡,鼓勵市民進行不同形式的消費,相信是復甦經濟最有效的方法。經濟學的理論告訴我們,如果一個人消費八千元,接受八千元消費的店舖又再消費,消費鏈自然出現,最後社會上總體的消費並不是第一個八千元,而是由第一個八千元衍生出來的消費,受惠的是整個澳門。

 一百三十六億雖然多,但沒有影響政府整個財務結構。現在政府有一千四百四十四億基本儲備,四千三百三十二億超額儲備,如果申領第一次消費卡的人數是六十五萬,財政儲備和市民的人口比例大約是六十六萬六千四百六十一元比一,財務狀態確實是良好。不要忘記,我們還有澳門基金,政府儲備加上澳門基金的款項,說澳門政府財政實力強大雄厚,絕對合適。

 疫情將會持續多久呢?香港大學醫學院袁國勇教授已經清楚指出,儘管疫情可能在夏天和秋天有所減退,但冬天重臨的機會率相當高,如果那時候人類還未發明出藥物和疫苗醫治疾病,我們必須取銷旅行,必需繼續配戴口罩;也就是說,我們的生活仍然繼續受到影響。今日疫情不退,政府作出兩輪經濟援助,如果疫情持續,相信政府仍然會繼續作出經濟援助,但經濟援助不可能是長久的,援助金來自政府的財政儲備,不論財政儲備有多強大雄厚,始終是有限,用有限的錢,對抗未知期限的疫情,是一個風險,風險管理得不好,會使強大雄厚的財政儲備消耗殆盡,因此,我們應該考慮在疫情未完全退卻的情況下,我們的生活是甚麼,應該怎樣自救。

 市民怎樣在疫情下生活,相信沒有統一答案,情況絕對是因人而異。但學生怎樣在疫情下學習卻有比較明顯的答案。疫情開始,澳門便實行「停課不停學」,絕大部份學生都通過網上學習,繼續自己的學業,雖然學校、老師、學生都是第一次用這個模式工作、授課、學習,難以盡善盡美,但總要算是一個好開始,一個好嘗試。如果沒有其他方法,是不是有疫情的一天,我們就維持一天的網課呢?

 疫情之下的企業運作,是需要減低人與人之間的接觸,但要盡量維持收入;舉例說,我們看到市面上已經有很多餐館鼓勵客人用電子形式付款,食品以外賣方法送到客人家中。不能直接在餐館中進食,人客的消費自然是減少了,但外賣仍然為餐館帶來一定的收入,這總比納空租、白出糧好。除外賣外,餐館還有沒有其他方法吸引客人消費呢?

 強大的財政儲備使我們獲得經濟援助,同時也在考驗管理風險的能力。政府在疫情中救澳門,企業、員工、市民也需要自救,只有改變自己,適應目前的情況;疫情完全退卻後,我們便可重投舊日的生活中。◇

 澳門理工學院

 管理科學高等學校

 陳智彪副教授

 二零二零年四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