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漢語辭海解釋,加油,一是添加油料;二是比喻進一步努力,多用於對別人或對自己的鼓勵。
阻擊新冠肺炎戰鬥打響後,不論口耳相傳還是各種媒體,「加油」兩字的使用頻率極大提高,「武漢加油」、「中國加油」、「××加油」,隨時隨處可聞可見,連日本友人援助武漢的抗疫物資上,也都寫上了。
關於「加油」一詞的由來,「百度百科」「新浪網」等謂,源於清朝重臣張之洞的父親、興義(今貴州省安龍縣)知府張瑛。
據《原任興義府南皮張公遺愛祠碑記》,張瑛,字右甫,一字春潭,嘉慶十八年(一八一三年)舉人。道光六年(一八二六年)派往貴州,先是擔任幾個縣的縣官,以勤謹耐勞,忠於職守,得到百姓愛戴,上司器重,於道光二十一年(一八四一年)提升為興義府知府。
在兩任興義知府期間,張瑛美政纍纍,其中的一項,是興學重教:慷慨解囊捐獻奉銀,創設了義學兩所,又興建考場,修葺書院,聘請名師施教。
張知府厚愛儒士,常於政事之餘,前往書院與學子談學論藝,評定課卷,鼓勵學子相互砥礪奮進;或將他們召入署中,熱情款接而教誨之。不僅於此,他還體察、關心學子的生活。
時讀書人中多有家境清寒者,長年累月夜讀所需的燈油,不堪負擔的不乏其人,張知府有心為之助力。
他指派了兩個忠厚的差役,每於夜深人靜時出衙,一個在前提着燈籠,一個在後挑着油桶,穿行在景家巷、廣東街、羅家院等地的街頭巷尾,發現哪家門縫裏透出燈光又傳出琅琅讀書聲,便停下腳步,前面的那個上前敲門,喊一聲:「府台大人給相公添油囉!」
待裏邊的書生開了門,後面那個揭開桶蓋,舀了一勺燈油倒進書生的燈盞,並道一句:「府台大人祝相公讀書用功,早日取得功名。」
差役告別書生重新上路,去挑燈夜讀的下一家。
據傳張瑛如此這般為學子加油,風雨寒暑不避,貫穿了知府任期的十三年間。這既是物質上的關愛、幫助,又是精神上的鼓勵、褒獎,讀書人感動之餘,堅持三更燈火五更雞,埋頭於四書五經、八股文章,孜孜不倦。以致興義地區學風興盛,曠古未有,造就了貢生八人、舉人二十餘人、進士二人。
百餘年來,張瑛給讀書人加油的軼事,代接一代播揚,據《貴州都市報》,現今安龍縣城仍有張知府「點燈加油」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