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評口)和平的願望   泳藍

 在殘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氛圍下,究竟民族、國家、偶像、親情等重大議題,在十歲孩童的天真目光裡,又會是怎樣的一種理解?《陽光兔仔兵》(港譯,英:「Jojo Rabbit」)雖然被介紹為喜劇電影,可是笑聲背後的史著實也不容易被消化。

 小孩喬喬(Jojo)是德國納粹的崇拜者,甚至迷戀得創造了屬於自的幻想對象希特勒,夢想是希望領袖的近身衛隊。在這個日耳曼民族優於一切的社會環境中,喬喬亦隨著其他孩童的成長道路,走進了少年軍訓練營,為它朝能效忠國家而努力。可是,喬喬的性格根本不熱衷敵對殺戮,在一次殘殺兔子的測試裡,喬喬因為把免子放走,被長年訓練員戲稱他為懦弱的「兔子喬喬」。失意的喬喬在幻想中得到希特勒的鼓勵,自告奮勇執行投擲手榴戰訓練,可惜失手令炸彈在身旁爆炸,結果面上留下了疤痕,腳部也受創而不能正常步行,成為近身衛隊的夢想馬上幻滅了。

 閒賦在家的喬喬,無意中發現了匿藏在過世姐姐房間暗格的猶太少女艾莎,由於擔心連累家人而不能舉報,喬喬轉為透過這個機會,想弄清楚納粹傳聞中關於猶太人的邪惡真面目。可是相處下來,喬喬發覺艾莎並非頭長尖角的惡魔,更開始質疑從小接受的納粹訊息。另一方面,喬喬母親其實是熱愛和平自由的反政府份子,收留艾莎亦與其思念早逝的女兒有關。可惜好景不常,秘密警察到訪喬喬家,艾莎假扮姐姐雖然避過被捕危險,但母親則被吊死在廣場上,喬喬此刻真正認清了納粹的可怕。隨著德國在戰爭上的敗退,希特勒的自殺也宣告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的結束,喬喬在國家和人性的掙扎之間,選擇了勇敢地面對國家敗戰的現實,引領艾莎踏出家門,在街道上呼吸和平自由的空氣。

 導演以輕描淡寫的手法展現出戰爭的血腥,沒有冗長說教式的陳述或爭辯,從喬喬的口中也沒有說出過一句對眼前事的批判,反而透過多首為人熟悉的反戰音樂,配以德語歌詞,或是映襯在戰事場面,令全片的反諷意味極濃。為喬喬設計出幻想人物希特勒也是甚為高明之處,戰爭中的公義是非至今仍是爭拗熱點,十歲孩童又如何能說清?所以喬喬母親乃至訓練營長官都沒有說得太多,然而透過喬喬在現實中的所見所聞,希特勒缺乏佐證的空泛口號自是不攻自破,片末艾沙與喬喬在街道上的共舞,也展現出導演對世界和平的願景,結束戰爭,彼此放下偏見與岐視,互相諒解,方是人類得以發展存續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