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見的牙齦顏色有粉紅色、暗紅色、暗紫色、淡白色及鮮紅色。粉紅色是牙齦本色,也是最健康的顏色。由於疾病引起的牙齦顏色異常,根據中醫辨證分型,各有不同。
1.牙齦鮮紅色:胃火熾盛。胃中實熱之邪熾盛,胃氣失和,機能亢進,胃火上炎,熱盛傷津,則會導致牙齦出現鮮紅色,嚴重者還會出現牙齦出血。同時伴有牙周或牙齦脹痛、舌苔黃厚、口乾、脾氣急等。對於這種情況,通常使用牙周刮治法,即用中藥消除牙齦局部炎症。同時,用清熱解毒、清瀉胃火的中藥熬成湯劑(黃芩十克、丁香葉十克、連翹十五克、金銀花十五克)早晚漱口或口服。
2.牙齦淡白色:氣虛。中醫認為,看牙齦可知曉氣血。牙齦是非常容易觀察氣血的部位,如果人氣血不足、氣虛體乏,牙齦顏色多為淡白色。常常表現為清晨咯痰、口腔有暗紅色唾液,舌質表現為胖大、齒痕、苔白,同時伴少氣乏力、失眠多夢、腰膝酸軟等氣虛症狀。調理氣虛可選用具有補氣功效的藥物,比如人參、西洋參、黨參、太子參、茯苓、山藥、白術、黃耆、靈芝、大棗等中草藥。氣虛者平常應多參加鍛鍊增強體質,而在飲食上,多吃補氣食物,比如小米、糯米、扁豆、胡蘿蔔、豆腐、紅薯、雞肉、豬肚、馬鈴薯、香菇等。
3.牙齦暗紅色:陰虛。陰虛型體質的人的牙齦顏色多表現為暗紅色,常伴有脾氣急躁、夜夢多、手腳心偏熱等症狀,口腔內唾液量少、總覺得口乾等。「金元四大家」之首、養陰派學說創始人朱丹溪指出:「人,陰常不足,陽常有餘;陰虛難治,陽虛易補」,補陰常用石斛、玉竹、天冬、銀耳、鴨梨、鴨肉、桑葚等藥食同源之品,可起到養陰生津的功效。陰虛體質的人性情較急躁,容易心煩發怒,這是陰虛火旺,火擾神明之故,故應遵循「恬淡虛無、精神內守」的養神之法。平時在工作中,對非原則性問題,少與他人爭吵,以減少激怒。假期可到鄉村靜養,遠離城市喧囂。
4.牙齦暗紫色:血瘀。在患有多年牙周病、同時年紀較大的人當中,他們的牙齦顏色大多表現為暗紫色,部分更可在牙齦上看到凝血塊或瘀血,舌苔為黃苔或白苔。這種情況在中醫看來屬血瘀型。這些人還會表現出一些血瘀症狀,比如頭目眩暈、面色青暗、口唇暗淡等,年齡偏大者會有冠心病,常出現心前區刺痛等,並伴有牙痛等症狀。血瘀型人群可常吃山楂片、適量飲用葡萄酒,以活血化瘀、改善血液迴圈。適當運動亦同樣重要,以有利於調節血瘀。而血瘀體質者在精神調養上,需要培養樂觀情緒。精神愉快則氣血和暢、營衛流通,便有利血瘀體質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