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評口)誤殺:結合現實與意識流的懸疑電影  王珉

 《誤殺》改編自印度片《誤殺瞞天記》,原片講述父親如何金蟬脫殼,讓一家人逃過嫌疑。而《誤殺》講述警察局局長拉韞(陳沖飾)的兒子素察為非作歹,把魔爪伸向男主角李維杰(肖央飾)的大女兒平平身上。寧死不從的大女兒,在母親阿玉(譚卓飾)與素察的爭執中,失手將素察殺死。兩家人開始以「貓和老鼠」的方式,展開反殺和智鬥。

 「誤殺」起源於「誤會」,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誤殺的結局?正是女警長拉韞的溺愛之心使然。她為了兒子,可以在丈夫都彭打兒子一巴掌時,滿眼溢出柔情和在乎的眼神,而完全不顧丈夫都彭說的那句:「全都給你寵壞」;她也可以在面對手無寸鐵的李維杰一家人時,露出凌厲狠辣的表情。梳高的髮髻,銳利的眼神,從頭到腳無不透露一種狼的狠勁;到了最後她卻絕望到了失魂,連站立都覺得眩暈。一個因溺愛逐漸走向瘋狂的女人,豐滿而生動。

 陳沖將一個局長的快準狠,以及母親的柔弱,演繹得淋漓盡致。在得知兒子可能已經死亡時,她異常猙獰與狠辣,在光影的襯托下,讓人觸目驚心。其中有一幕致敬了希治閣,凶神惡煞的她用高大黑影、一步步逼近、並俯視哭泣驚恐的小女兒安安。小女兒的心房終於潰堤,她向拉韞坦承,自己曾在黑暗中看到家人在祖墳挖土。

 影片最奪人眼球之處,在於普通人對高端犯罪手法的駕馭程度。李維杰從人證物證方面,製造不在場證據,讓人想起東野圭吾寫的長篇小說《嫌疑人X的獻身》,抑或是同名電影,死亡時間往前層層推導。各種高智商的犯罪手段讓人腦洞大開,導演嫺熟的鏡頭語言,也讓觀眾身臨其境。抽絲剝繭環環相扣的緊張感,讓觀眾跟著一家四口被徇私舞弊的惡警虐待而哀歎。如果說,母親阿玉和大女兒在反殺素察時,在祖墳埋屍只是小試牛刀的話,那麼蒙太奇電影拼接作案,堪稱神來之筆,在音響和音樂上做足文章。觀眾跟隨李維杰的主觀鏡頭,通過大量的大特寫疊加、短鏡快切、聒噪的音響以及急促的鋼琴伴奏,營造出扣人心弦的快節奏,關鍵揭示真相的慢鏡頭,又將緊張情緒渲染到極致。

 李維杰一家展開的自救具有很強的邏輯性,抹去痕跡製造假像,應付警察局抽絲剝繭的調查。他號稱自己看過一千部電影,對家人的要求,似乎就是《孫子兵法》,所有的謊話一遍一遍地練習,而且學會了自己去戳穿自己,所有的答案似乎都做到滴水不漏,而且嚴絲合縫,在家庭聚餐時將問題一再總結應對措施。他的必殺技不只是蒙太奇手法,還有不少經典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最後逃生》《天才槍手》等等。

 《誤殺》的主題曲蕭敬騰演唱的《亡羊》,和李維杰化身「亡羊」尋找救贖之路有異曲同工之妙。這是原版沒有、但至關重要的意象。羊多次出現,比如李維杰將素察的車推進湖時,遇到羊群;李維杰冒犯員警,員警開槍卻打死了一隻羊;員警將棺木打開,不是素察的屍體,而是那隻被打死的羊;以及最後,李維杰「亡羊補牢」到寺廟懺悔,看到一隻羊被人牽走。

 在猶太教與基督教裡,「替罪羊」帶著深刻的隱喻。後世將替罪羊演化出兩種主流的內涵:一種是自我犧牲式的替罪羊,另外一種則是為人迫害的替罪羊,《誤殺》同樣如此。李維杰從無辜的羔羊到最後自首「亡羊補牢」,成為自我犧牲的「替罪羊」,這是結合現實與意識流的隱喻,而「牧羊人」更是呼籲一個良善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