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濕地重生再現「候鳥天堂」  楊丁淼

 初冬時節的清晨透著凜冽,鄭先超依舊早早地乘船進入濕地深處,開始了一天的巡護工作。這裡是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的湖濱國家濕地公園,大批湖鷗與鷺鳥在空中飛舞。

 快艇前行留下了長長的波紋漣漪,水鳥緊緊跟隨,盤旋著不願離去。「行船會攪動水裡的氧氣,魚兒相對集中,鳥兒就可以開飯了,這些小傢伙『鬼精』得很。」鄭先超的語氣中透著對鳥兒的喜愛。

 作為中國「三河三湖」治理的重點流域之一,巢湖富營養化問題由來已久,流域周邊的生態環境一度遭到破壞。近年來,巢湖所在的合肥市採取系列措施控源治污,近期還以人大立法的形式為濕地保護注入法治力量,濕地生態重現生機,逐漸成為水草豐茂的「候鳥天堂」。

 46歲的鄭先超家住巢湖岸邊,他是土生土長的漁民,「巢湖三白」(白蝦、白絲和銀魚)令他引以為傲。在鄭先超的記憶中,周邊濕地每年也會水鳥翔集。

 作為典型的碟形湖泊,幾百年前的巢湖水面面積遠大於今天,湖水漲落留下大片濕地灘塗。隨著水利興修和城市發展,「與湖爭地」導致環湖自然濕地被不斷侵蝕,在此落腳的候鳥逐年減少。

 濕地的破壞,不僅讓鳥類失去了樂園,也加劇了巢湖生態的惡化。安徽省環科院水環境研究所所長匡武表示,濕地具有涵養水源、淨化水質、維護生物多樣性等生態功能,把巢湖比作人的話,淺灘濕地對於湖泊來講就是腎臟,「腎臟功能衰竭,要想恢復難度很大」。

 近年來,合肥市將濕地保護作為巢湖生態治理的重要抓手,環巢湖十大濕地保護修復已被列入安徽省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行動計劃。

 合肥市林業和園林局濕地處處長羅法龍介紹,為強化巢湖濕地修復,合肥以湖堤外側及入湖河流濕地修復為重點,大力實施「退耕、退養、退居」,擴展濕地生態空間。

 圍繞退耕還濕,合肥市在環湖1公里範圍內退出傳統種植模式,恢復和修復濕地,減少面源污染項目。據介紹,在肥西三河國家濕地公園,退讓後的濕地範圍已經達到明清時期的水平。

 今年初開始,巢湖50萬畝水域從分類禁捕變為全年禁捕,而「十年禁漁」的計劃也已正式啟動。

 人退了,鳥回了。去年底,100多隻東方白鸛落腳巢湖半島國家濕地公園。東方白鸛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這種大型水鳥對於棲息地選擇有著嚴苛的要求,這也是新世紀以來巢湖流域首次監測記錄到「國寶」造訪。

 如今,隨著巢湖濕地面積擴大,水環境和生態條件的改善,白琵鷺、豆雁、紅嘴鷗、野鴨等越來越多的珍稀鳥類選擇在這裡越冬、停歇。目前巢湖沿岸有記錄的鳥類總數已達300多種。

 在十五里河河口濕地,今年前三季度水質穩定,國考斷面水質達到歷史最好水平,入湖水質顯著改善。

 出於濕地保護的目的,鄭先超所在的臨湖村落也被整體內遷。儘管「故土難離」,但他很欣慰。十年之後孫輩出生時,相信能給他一個更加美麗的巢湖。◇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