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殯葬觀念漸入人心 殯葬專業人才備受青睞

 【中新社柳州十一月十五日電】(作者朱柳融)一位已過世的老人躺在擔架上,一旁的家屬滿臉凝重。穿著白色防護服,戴著手套和口罩的李鑫鵬與家屬交流致哀,進行遺體收驗後,和搭檔輕輕地將逝者移入袋中,小心翼翼地送入車內。

 這是桂林市殯儀館遺體接運工李鑫鵬,參加首屆廣西殯葬行業職業技能競賽的實操畫面。十一月十四日至十五日,該項競賽在柳州市殯儀館舉行,設有遺體防腐整容、遺體接運、公墓管理三個項目,九十名殯葬行業人員參賽。

 「很多人以為接運工是力氣活,但作為首次與逝者家屬面對面打交道的『窗口』工種,並非如此。」二十一歲的李鑫鵬介紹,工作一年多他已「經歷」各種死亡,如意外去世分離的遺體、高度腐爛的遺體等。工作時要顧及逝者家屬心情,尊重當地風俗習慣,還要完成遺體收驗、告知注意事項等工作。

 受中國傳統觀念的影響,社會上對於與死亡有關的事物都避而遠之。因此,殯葬行業從業者也讓人忌憚,甚至遭遇冷眼。

 「有次我打出租車到殯儀館,司機一聽臉就垮了,問我要利是去晦氣。」柳州市殯儀館遺體整容師張艶秋回憶道,這讓毫無準備的她措手不及,難過不已。

 曾遭不受待見,但已工作八年的張艶秋對職業有著自己的體悟。「能讓逝者通過我的化妝安詳地離去,這是一份榮幸。」二十九歲的張艶秋表示,現在越來越多人接受現代殯儀服務,對殯葬行業從業者也更加尊重。

 張艶秋和李鑫鵬都是「科班出生」,二人都畢業於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的現代殯葬技術與管理專業。張艶秋稱,他們很多同學,都在這一行貢獻自己的力量。

 據統計,二0一八年中國人口總數為十三點九五億,其中六十五歲及以上人口比重達百分之十一點九。中國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死亡率和死亡人口也會出現相應的增長。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觀念的革新,現代殯葬觀念漸入人心,在送逝者離開的最後一程,需要更多專業、高素質的殯葬人才提供服務。

 中國民政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二0一八年底,中國殯葬服務機構共計四千零四十三個,殯葬服務機構職工八萬人,其中殯儀館職工四點六萬人。目前中國僅有五所高校開設殯葬相關專業,每年畢業學生不足千人,難以滿足行業需求,專業人才十分緊俏。

 今年九月,安徽城市管理職業學院首次對外招收現代殯葬技術與管理專業學生,報名火爆,且學生剛入學已被用人單位「預定」。

 對於殯葬專業人才如此受青睞,已從業十七年的廣西殯葬行業協會殯儀專業技術部副部長萬靜並不奇怪,「專業、高素質的殯葬人才難招,基本靠『搶』」。

 《廣西壯族自治區殯葬事業發展規劃(二0一八—二0二二年)》顯示,二0一七年底統計,廣西殯葬從業人員共一千八百八十六人,其中具有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的三百零八人,佔比百分之十六點三;殯葬一線職工存在年齡偏大、文化和專業水平偏低,職業素養不高等問題。

 萬靜表示,廣西相關部門希望通過開展職業技能教育、培訓、競賽等活動,提升從業人員專業化、職業化水平;同時致力於創造更好的平台,提高行業待遇,吸引優秀人才。

 對於未來,李鑫鵬有著清晰的目標,「現在我們還是在誤解中生存,我想儘自己一份力,展現殯葬從業者積極、陽光的一面,扭轉外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