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訊】就近期頻頻出現的詐騙案,社區警務聯絡主任兼街坊總會北區辦事處主任周宜心希冀立法會加快細則性審議《打擊電腦犯罪法》修訂,積極打造智慧警務,在電子支付的發展道路上,應警惕可能存在的金融風險和漏洞,與內地政府加強警務交流、合作,繼續加大力度多元化推廣防騙知識;希望本地居民能主動關注新聞報道,提高自身防騙意識,涉及金錢事宜應謹慎考慮。
周宜心表示,近日以電話、網絡、電郵等渠道的詐騙案件頻發,金額損失龐大。而受害者以大學生較為突出,據司法警察局的資料顯示,二0一九年至今涉及「假冒政府機關人員」而造成損失的電話詐騙案件共十九宗,共二十名學生受騙,當中十四人為內地居民。認為案件與民眾的防騙意識不高有關,容易輕信單一的資訊來源。
她亦指出,司法警察局在今年七月起與本澳銀行業界合作推行的「可疑匯款提示措施」確有成效,不過隨著未來本澳電子支付的逐步普及,詐騙的手段亦會隨之升級,騙款的來源不僅來自銀行匯款、轉帳,更可能出自電子支付平台或網絡貸款,現時內地不少大學生深受網絡小型貸款的騙局困擾,深陷財務危機。
對此,周宜心期望立法會能加快細則性審議《打擊電腦犯罪法》的修訂,以更好地打擊偽基站和跨境犯罪;建議特區政府發展電子支付的同時,注意防範金融方面的風險和漏洞,積極與內地政府加強警務工作,透過交流、合作,建立一套完善的合作機制,透過網站、短信、電視電台等媒體多元化進行防騙宣傳;教育居民提高防騙意識,留意近期的新聞報道,在接聽電話或網上聊天時,一旦涉及金錢往來,應注意核實對方的真實身份和保護個人私隱,主動與家人、朋友商量,如若疑似詐騙的罪案,應及時聯繫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