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長者事務委員會昨日舉行本年度第二次全體會議,由身兼主席的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主持。會上滙報及討論「二0一六至二0二五年長者服務十年行動計劃」今年上半年之工作進度及成果、介紹失智症工作以及引介《澳門居民老年生活準備與終身發展專題研究》結果。
社會工作局社會互助廳廳長蔡兆源會後表示,「養老保障機制跨部門策導小組」已按序開展了中期階段(二0一八至二0二0年)一百四十一項措施中的一百三十一項,截至八月底,已累計完成當中的七十一項。主要成果包括專科外展醫療服務擴展至工聯九澳護養院、推出《樂齡科技應用資助計劃》、完成照顧者津貼可行性研究、開展上落樓出行支援服務等。
失智症工作方面,構建失智症服務網絡外,亦致力構建友善社區,積極推動各項社區宣傳教育及培訓工作,加強社會大眾對失智症的認識及減少歧視。而委託鏡湖護理學院進行的「澳門居民老年生活準備與終身發展」專題研究已完成,報告建議當局透過資助項目支持民間團體,開展有關養老方面的教育及實踐培訓,同時設立老年生活準備資訊平台,透過專題網頁向市民提供健康、財政、心理適應等資訊。
當局將設立有關資訊平台,提升本澳市民規劃養老計劃的意識。
譚俊榮司長表示,特區政府在社會福利服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資源,提供了完善的免費醫療、社會保障、免費教育、社會服務和其他福利等政策措施。澳門與西方發達國家在長者福利服務方面最大的差異在於,西方發達國家強調個人責任與資源的投入,例如個人繳付較高比例的職業稅(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五十),以及個人購買了各類型的保險(醫療和退休保險)等。特區政府為了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挑戰,以及考慮到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未來,除了繼續積極落實《長者服務十年行動計劃》,在不同領域持續優化長者服務外,將會致力推動市民提升在養老方面的認知和責任意識,在健康、財政、心理和社交等層面做好準備。特區政府將會參考研究報告,加強宣傳和推廣終生發展與積極老年的訊息,讓社會大眾更加了解現時政府為廣大居民提供的眾多服務,同時及早地為自己的老年生活進行規劃,承擔個人的養老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