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通車一年 給三地人車貨流帶來極大方便

 【記者陳藝珠海報道】港珠澳大橋通車整整一周年了。它的通車,給港珠澳三地人員物資跨境流動帶來了極大便利,點燃了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的引擎。一年來(截至九月底),一千三百五十三點四四萬人次旅客和六十七點三萬輛次車輛經大橋口岸進出境。

 二0一八年十月二十三日,「世紀工程」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港珠澳大橋被視為粵港澳大灣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脊樑」,地處粵港澳交匯點和「兩個前沿」,區位特殊重要。一年來,拱北海關通過監管拓展應用輔助系統等平台建設,大橋口岸監管實現業務集中全景展示、輔助決策、智慧監管,移動查驗單兵、智慧審圖等先進輔助系統裝備投入實戰,配齊H九八六、頂照式、CT行李機等貨運、旅檢監管設備,讓走私違法無處遁形。拱北海關在大橋口岸共查獲各類走私違規案件三百一十二起,案值達四千四百九十二點九八萬元。監測處置體溫異常旅客二千五百零一人次,確診傳染病例一百五十九例,檢出有害生物三百五十七批次,檢出不合格進出口食品五批,有效維護口岸安全。在二0一九年度粵港澳海關保護智慧財產權聯合執法行動中,查扣侵權商品二千六百八十四件,為權利人挽回損失二百四十九萬元。

 二0一九年一月十七日,拱北海關「跨境快速通關」模式與香港海關「多模式聯運轉運貨物便利計劃」成功對接,再度縮短貨物通關時間半小時以上,至今共驗放「跨境一鎖」貨物二百零三批次。這僅是《海關總署與香港海關、澳門海關開展港珠澳大橋口岸合作互助項目備忘錄》等合作機制中的一項具體舉措落地的成效。一年來,三地海關開展業務交流互訪五十三次,共同完善三地口岸海關溝通聯絡機制,開展了口岸通關業務合作和打擊走私聯合行動等工作,旅檢「執法互助便捷通關」合作率先在大橋口岸珠澳通道試點,珠港澳三地病媒生物衛生檢疫聯合調查率先啟動。

 支援配合粵港澳物流園規劃建設,區域性國際貿易分撥中心「珠港澳貨棧」已在珠海西域碼頭試運營。一年來,大橋輻射效應有效顯現,截至九月底,累計二十一點五八萬噸、價值八十四點四五億美元貨物經大橋進出口,範圍覆蓋二十六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一百五十二個收發貨地,其中珠江口西岸城市貨物貨值占九成以上,粵港澳大灣區樞紐效應逐步展現。

 此外,拱北海關有效落實全國海關通關一體化改革系列部署,「一次申報、分步處置」、企業自報自繳、多元稅收擔保、電子稅單列印等惠企措施有效實施,企業自報自繳率達百分之八十一點四五,匯總徵稅比率達百分之二十三點七三。率先建成的全國海關首個客、貨車「一站式」系統,實現通關車輛「一次讀取、分別處置、一次抬杆、高效驗放」,正常情況下貨車通過卡口的海關平均驗放時間控制在十秒左右,未被選查的貨車從入場到離場時間不超過三分鐘,以大橋為軸的跨境物流快速通道已然成型。二0一九年一至八月大橋口岸進、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分別為三點三一小時和零點零三小時,比二0一八年十二月分別縮短百分之三十八和百分之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