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陣容薄弱的動作片《英雄無淚》(1986)上映於賣座巨片《英雄本色》(1986)首映後一個月,後來鮮獲關注,成為吳宇森導演其中一部被忽略的作品。該片場面火爆,以吳式暴力美學訴盡香港移民潮的離愁別緒,有血有淚,當中的雄性剛陽、兄弟情誼和俠義精神可謂師承張徹導演。影片除了展示了各式各樣的軍火槍械,令人眼前一亮之外,其細膩的倫理情義、充滿矛盾又動人的手足之情、因犯罪分子而起的戰爭式肅殺火併,之後皆成為吳氏動作片的典型元素。
故事發生於一九七五年,主人公陳忠(高雄飾)和他的華人僱傭兵團隊成員,奉泰國政府之命捉拿金三角毒品大王森頓將軍,行動的主要報酬,是陳忠可以移民美國,與家人及朋友過想像中的安定生活。如此遠離香港但處處影射香港前途問題的場設和故事設定,幾年後由梁朝偉和張學友主演的《喋血街頭》(1990)注定歷史重演。值得一提的是,陳忠領軍的僱傭兵團隊志在完成任務,但由於有人好賭好色,有人貪得無厭,期間曾經節外生枝,行為盡顯中國人的劣根性。可是他們途中經過越南邊境時,為救一名被一群越南士兵凌辱的法國女子時,將越南上校(林正英飾)右眼打盲,履行了骨子裏的俠義之道。
自此一行人同時被兩幫壞人追殺,越南上校一方,武力脅迫頭繫紅帶的原住民暗殺陳忠團隊,而黑衫軍一方是毒王的手下,拼命從陳忠手上救回森頓將軍。越南軍隊和紅、黑兵團指涉甚麼勢力,不難理解。其實拍攝《英雄本色》和《英雄無淚》之時,吳宇森曾一度陷入創作與事業低潮,英雄無用武之地,眼見八十年代大量港人打算離家移民,更加欲哭無淚。不過就算身處谷底也不必向現實低頭,其自編自導的去路險阻、後有追兵情節,誇張暴力得來又貼地寫實,與港人集體命運連線。難怪其生涯巔峰之作《喋血雙雄》(1989)的殺手阿莊(周潤發飾)對警察李鷹(李修賢飾)說:「走?走到天腳底佢哋都要追殺我,我走唔到,我就要搏!」
假如追捕與殺戮,是吳宇森電影的永恆主題,逃亡或流亡可能是尋求自我救贖的唯一出路。影片中後段才出場的美軍逃兵路易士是陳忠在越戰時期的戰友,獨在異鄉的他所言極是:「你捕森頓的報酬,就是想帶你的兒子和朋友去美國?你認為美國很好嗎?你去過美國嗎?美國也是一樣,也是自相殘殺。」美國雖然是路易士的國與家,但經歷越戰慘劇,他寧願客死異鄉也不願再回去,如同陳忠不願回到中港一樣。直到被圍攻時,某成員說:「唔通我哋就咁喺度等死咩?」陳忠妻子語重心長回應:「呢個時候,需要冷靜。」的確,在身不由己的後八四中英聯合聲明時代,大家都需要冷靜,好讓子彈再飛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