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藝珠海報道】本月六日,拱北海關隸屬閘口海關從入境旅客中檢出一例基孔肯雅熱病例,為珠海口岸今年檢出的第三例輸入性基孔肯雅熱確診病例。
當天晚上十點半左右,該名中國籍旅客在拱北口岸入境時,紅外熱成像體溫監測結果顯示異常。閘口海關關員發現該旅客伴有眼眶紅腫癥狀,遂將其引導至醫學排查室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及醫學排查,經複測體溫為三十九點二度。該旅客自述曾於十月一日前往緬甸旅遊,六日返程澳門時出現發熱、乏力等癥狀。
根據其癥狀及旅行史,關員採集了該旅客的咽拭子及血液樣本,並對旅客發放《就診方便卡》。後經珠海國際旅行保健中心實驗室對送檢樣品進行檢測,結果顯示為基孔肯雅病毒核酸陽性。拱北海關迅速將相關情況通報當地海關及衛生部門,並對該名旅客進行追蹤回訪,告知其檢測結果。目前該旅客已入院治療,情況有所好轉。
「基孔肯雅」在坦桑尼亞語裏的意思是彎腰走路,實際是指該病毒可引發殘廢性的關節炎,臨床上以發熱、皮疹、出血、關節劇痛為特徵,可伴有惡心、嘔吐、畏光、結膜充血、腹痛癥狀。基孔肯雅熱的潛伏期一般為二至四天,也可長達七至十二天,初期易與感冒、關節炎、登革熱等病混淆。該病毒主要流行於非洲和東南亞地區,經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傳播,嚴重患者可並發出血、循環衰竭。目前該病尚無特效藥物治療,雖然該病致死率很低,但患者可能會出現持續性關節疼痛,甚至還會留有關節功能受損等後遺癥。
拱北海關提醒出入境人員,回國入境時,若出現上述癥狀,應主動向海關申報,告知相關旅行史,並配合醫學排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