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團體展開氹仔區大廈義務驗窗活動,希望透過活動提高居民的安全意思,主動驗窗和維修;又促請政府加強安居的宣傳,並研究推出驗窗計劃。
街坊總會離島辦事處、氹仔社區發展促進會、街坊總會氹仔社區中心,昨日下午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早前展開的「氹仔區大廈義務上門驗窗活動」。
街總社會事務委員會主任陳家良表示,氹仔區五年內發生逾二百宗跌窗個案,街總八月底向濠景花園及南新花園共八十五個住宅單位提供免費驗窗服務及改善建議。當中,有七至八成存在危險性。希望透過活動提高居民主動驗窗和維修,同時考慮將計劃推廣至各區。
氹仔社區發展促進會監事長及土木工程師梁志鏗,介紹這次驗窗活動調查內容及分析。
梁志鏗表示,在驗窗過程之中發現了窗戶存在為數不少的問題。他提醒,如果拉釘,螺絲或窗鉸出現問題的話,將大幅增加窗戶跌落的風險,認為不可忽視。
至於發現的問題,當中,有立即危險問題包括窗鉸損壞有掉落危險、窗鉸嚴重損毀、窗扇不穩無法開啟、窗鉸鬆脫引致窗扇傾斜、窗鉸未固定、窗扇不穩。
中度危險的情況包括,因脫餃引致窗線變形、窗鉸變形、刁絡連動桿斷裂、鎖把損毀、窗鉸及螺絲嚴重生鏽、玻璃嵌板損壞、窗扇變形,螺絲缺漏、窗扇變形(關閉時未與窗框緊閉)、窗餃拉釘未固定;以及較次要和老化問題,包括窗框與牆之密封劑損壞、窗扇密封劑損壞(窗扇框已受潮氧化),支承牆明顯裂縫,支承牆受潮、牆灰脫落、鎖把氧化、防水膠邊缺漏、防水膠邊老化和無去水位,積水。
另外,針對今次驗窗的情況,陳家良指出,本澳的大街小巷人流密集,針對一些跌窗事故頻繁的大廈,應以公眾安全為優先考慮,建議政府允許大廈管理實體加裝具防禦作用的簷篷等設施,以減輕窗戶或外牆設施墜下時對途人的傷害。
陳家良亦指,由於現行的樓宇保養法律非強制性執行,普遍業主自覺檢查及維修自家窗戶意識並不高。為此建議,有關當局及大廈業主會加強宣傳力度,讓業主提高驗窗意識,並了解問題及其後果的嚴重性,自覺履行相關的維修保養責任。同時,有關當局亦可以研究推出驗窗計劃,以適當資助的方式,增加業主的積極性。而長遠應修改相關法律,規定一定時間內需強制驗樓,尤其檢測窗戶的安全,遠應考慮主動「排雷」,以保障居民的人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