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藝珠海報道】第五屆中外合作大學校長論壇日前在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簡稱UIC)舉行,九所中外合辦大學/內地與香港合辦大學分享辦學實踐與治校經驗,共謀未來發展方向,為國家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建言獻策。
今年的中外合作大學校長論壇由UIC舉辦,聯盟成員寧波諾丁漢大學、北師港浸大(UIC)、西交利物浦大學、上海紐約大學、昆山杜克大學、溫州肯恩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九所合辦大學以及國內其他知名大學的相關代表相聚一堂,以「中外合作大學在新時期的機遇與挑戰」為題,共話合辦大學的發展趨勢,總結辦學經驗。在第五屆中外合作大學校長論壇上,北師港浸大校長湯濤院士表達了對中外合辦大學/內地與香港合辦大學發展的期待。
在論壇上,各位專家學者暢所欲言,交流經驗。國家教育部原副部長、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會長魯昕教授在演講中提到,教育對提高人口素質、改善人力資源、增加人力資本積累、科技創新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準和經濟社會全面進步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UIC學術副校長陳致教授則聚焦於粵港澳大灣區的人才培養。他說道,大灣區未來最需要的就是紮根本土、放眼國際的人才,這是北師港浸大的人才培養目標。近年來,學校每年有約七成的畢業生選擇到境外讀研。二零一九屆選擇就業的畢業生中,有超五成服務於粵港澳大灣區的企業。作為內地與香港合作辦學的最早實踐者,學校也為粵港澳大灣區教育多元化試驗提供一種嘗試。學校不僅要創辦一流博雅型大學,也將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貢獻力量。
寧波諾丁漢大學副校長沈偉其教授聚焦學術品質,分享了該校如何努力提高競爭力與影響力。西交利物浦大學副校長鈔秋玲教授分享了教育面臨的時代挑戰以及面向未來社會的人才培養,她還介紹了西浦的科研與社會服務方面的努力和知識組織管理探索等。上海紐約大學副校長丁樹哲教授分享了中美高等教育合作的經驗,詳細介紹了該校學生、師資、學科建設等情況以及如何發揮教育試驗田的作用。
昆山杜克大學副校長常曉林教授則分享了該校面向未來的創新探索與思考,包括彙聚國際化高水準優秀人才、落實以教學為中心的辦學原則、推動高水準科學研究和產學研合作等。溫州肯恩大學黨委書記、理事會理事長王北鉸教授則提議中外合作大學聯盟加強合作,在爭取招生政策、高層次人才招聘和推薦、留學生培養等問題方面發出共同聲音,爭取專項政策支持。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副校長朱世平教授介紹了他的「生命是積分、幸福是微分」理論。他提出,現代教育太強調培養成功人士,而其實培養良好的「吃瓜群眾」也是教育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