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復康事務委員會於昨日在旅遊塔舉行本年度第二次全體會議,受當局委托的理工學院引介了「社區精神康復服務研究」報告,會議並進行了討論。相關報告反映出,本澳康復社群呈「雙重老化」的發展趨勢,而報告在服務創新方面中建議,長遠需設立一站式綜合服務中心。
復康會的會議由身兼委員會主席及社會文化司譚俊榮司長主持。會議匯報及討論了「二0一六至二0二五年康復服務十年規劃」今年上半年的工作進度及成果、引介及討論「社區精神康復服務研究」、引介及進行無障礙事務工作小組改選事宜等。會上安排了手語翻譯及文字速錄服務。
對於「社區精神康復服務研究」報告,社會工作局社會互助廳廳長蔡兆源會後表示,當局委託理工學院展開研究,合共調查了二百名服務使用者、家屬及前線工作者。研究顯示,社區精神康復服務的使用者以女性居多,年齡層大多為四十至五十九歲,平均使用服務年期為四年。在服務使用者當中,多達八成人沒有固定工作,亦有三分之二人表示知道自己患病。同時,有六成使用者由六十歲以上的父母照顧,反映出康復社群呈「雙重老化」的發展趨勢。
研究建議政府,適當增加人手、優化現行服務,包括延長日間中心服務時間、設暫住宿位、熱線和一站式精神康復中心等,當局會按報告進一步討論及落實可行措施,希望能逐步形成條件。
此外,社工局的資料顯示,現時本澳持有殘疾證的精神病患者約二千人,另有四百多名自閉症患者、四百多名失智症患者。
另外,在會上,社工局向復康會介紹「康復服務十年規劃」在今年上半年的工作進度及成果。蔡兆源指出,規劃中期階段共有一百二十五項措施,截至今年八月,已開展一百一十八項措施(佔九成四),當中已完成的措施有六十二項,策導小組有信心能按序完成所有中期階段措施。
至於上半年的主要工作成果包括增加早療服務名額、加強早療機構及特殊教育工作人員的培訓、加強早療家長支援服務及培訓、九澳康復醫院逐步投入服務、開展「支持殘疾人士購置輔具先導計劃」、開展編製特教課程等。
此外,委員們主動就無障礙建設工作提供不同意見,同時對復康會下設之無障礙事務工作小組完成改選工作,新一屆無障礙事務工作小組由六個政府部門、十三個民間機構、四名獨立人士所組成,當中民間機構及獨立人士代表的數目均較上一屆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