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想錄)慢讀《正見經》(三)   陳憍如

 眾比丘問舍利弗尊者:「朋友!有否另一個方法,通過彼方法,一位聖弟子持有正見,他的見是正直的,他對佛法具備圓滿的淨信,已到達此正法?」

 舍利弗說:「有的,朋友們!一位聖弟子了知苦,了知苦的根源,了知苦的止息,了知導向苦的止息之道,在此情況下,一位聖弟子持有正見,他持有正直的見,他具備對佛法的圓滿淨信,他到達正確的佛法。」

 「什麼是苦?什麼是苦的根源?什麼是苦的止息?什麼是導向苦的止息之道?生是苦、老是苦、病是苦、死是苦、悲傷、追悔、痛苦、悲哀、絕望是苦,求不得是苦;簡單的說,五取蘊是苦。這被稱為苦。」

 「什麼是苦的根源?它是導致與歡喜和貪欲相應、歡喜於此與彼再生的渴愛,即慾愛、有愛、無有愛。這被稱為苦的根源。」

 「什麼是苦的止息?它就是那渴愛無剩餘的枯萎與停止、捨棄、放棄、那渴愛的釋放和拒絕。這被稱為苦的止息。」

 「什麼是導向苦的止息之道?它就是此八支聖道,即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這被稱為導向苦的止息之道。」

 「當一位聖弟子如是了知苦,如是了知苦的根源,如是了知苦的止息,如是了知導向苦的止息之道時,他完全捨斷一切貪的潛在傾向,他去除瞋的潛在傾向,他根絕『我』見和慢的潛在傾向,通過捨棄無明和激發正確的知識,他當下獲得苦的止息。在此情況下,一位聖弟子持有正見,他持有正直的見,他具備對佛法的圓滿淨信,他到達正確的佛法。」

 所謂八支聖道,又稱「八正道」,是佛法的根源,也是佛陀弘揚的正法中,最為核心的精神。「八正道」包含了很深入的人性與人生哲學,但同時又是十分淺要的行為指引,是聖弟子的道德規範和思想。

 止息「苦」要從正向實踐合乎道德和良善的準則,而時刻保持正念,乃是首要的法則,意念影響作為,先修好自己的內心,然後修持處世的態度,護好身、口、意的造作,從內而外,由外到內,把人生導向正法。

 大目犍連尊者有一次和勒叉那比丘下山時,看見一隻豬面人身、悲慘的餓鬼。這時候,大目犍連尊者只是微笑。回到精舍時,勒叉那比丘問尊者,因何微笑?尊者回答說,因為他看見那隻滿嘴蛆蟲的豬面人身餓鬼。佛陀這時候也說,在他證得究竟智慧,成為佛陀時,也曾親眼目睹該餓鬼,佛陀因此敘說該餓鬼的前世因緣:

 在過去佛時,這餓鬼是一位經常為人講經說法的比丘。有一次,他到有兩位比丘居住的一處精舍去。停留期間,他發現當地的人歡喜聽他說法,他因此想到,如果能使這兩位比丘遠離該精舍,而為自己獨有,就再好也不過了。他於是開始分化離間這二位比丘,使他們爭論不休,終於都離開精舍。因為這惡業,他在死後,長期遭受苦報。今生,他也生為豬面人身,繼續受苦。佛陀因此說:「身為比丘,應內心祥和,不可造身、口、意的惡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