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一度面臨消亡危機 敦煌月牙泉漸見豐滿

 【中新社蘭州八月二十四日電】(記者 馮志軍 高瑩)近兩年來,曾一度面臨「消亡危機」的甘肅敦煌月牙泉水域面積趨於穩定狀態,此前長時間日漸消瘦的月牙形狀,逐漸「豐滿」。

 「月牙泉已由初三四的月牙形狀成為初八九的模樣,煥發出了新生機。」甘肅酒泉市黨河流域水資源管理局質量安全與運行管理科科長、月牙泉生態恢復工程項目負責人李世珠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經過兩年的蓄水運行,月牙泉恢復補水工程生態效果逐漸突顯。

 「近兩年來,隨著月牙泉周邊生態不斷恢復,土著魚種鐵背魚頻頻搶鏡,水域環境內還迎來丹頂鶴、白鸛、狐狸等物種的頻繁造訪。」敦煌市鳴沙山月牙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管理處資源保護所負責人李海江表示。

 素有「沙漠第一泉」之稱的月牙泉,古往今來與鳴沙山以「山泉共處,沙水共生」的奇妙景觀著稱于世。

 據文獻記載,清朝時這裡能跑大船。至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受黨河水庫修建和黨河灌區灌溉面積增加的影響,黨河下游斷流時間增長,加之地下水被大量開採,直接導致月牙泉水位大幅下降。至九十年代末,持續萎縮的月牙泉「泉中乾涸見底,竟可走人」。

 二000年以來,官方在當地實施了一系列應急治理工程。為保護敦煌生態,二0一一年國務院批准《敦煌水資源合理利用與生態保護綜合規劃》,總投資八千一百萬元人民幣的月牙泉恢復補水工程即是其中的八大工程之一。

 該工程選址在距離月牙泉景區近十公里,高差達四十多米的敦煌黨河河道內,形成一千五百多畝的十二個滲水池,通過年內二百七十多天的長期蓄水,加大對區域地下水的入滲補給。根據規劃,二0二0年將使月牙泉水深提高到二米以上。

 據官方監測顯示,近兩年蓄水時段,月牙泉水位處於穩步上升趨勢,該工程水保區、岸邊的樹木已栽植成活,滲水場迎水面植被綠意盎然,滲水場區已被敦煌市列入旅遊開發的濕地公園,將融入周邊景區。

 「每年二百七十多天的蓄水等同于延長了河道的行水時間,還原了月牙泉的原始地下水補給環境,補水方式也充份尊重自然屬性。」李世珠分析稱,工程選址河段是月牙泉原始地下水源補給的最佳位置,這是經多年反覆的科學論證,而並非坊間傳言「月牙泉靠打點滴維繫生命」和靠人工輸水維持現有形狀。

 隨著工程的運行,面臨乾涸危機的月牙泉轉危為安,並暫別「消亡危機」。然而依託節約壓縮生產生活用水的這一舉措「只能解燃眉之急」,並不能從根源上解決當地生態困境。

 「五月下旬開始出現難以引水的窘境,連基本的滲水場綠化用水都難以保障。」李世珠表示,作為月牙泉恢復補水工程充份發揮效益的支撐,希望引哈濟黨項目(從大哈爾騰河調水至黨河水庫)盡快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