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訊】由澳門物理奧林匹克中心主辦的「二0一九澳門學生暑期物理興趣研究營」日前閉幕。有參與的中學生表示,活動增添他們對物理研究的興趣,並從日常應用到的物理遊戲和實驗中深受啟發,學習和感受到不少新知,與學校學習不同。
每年一度的研究營為期五日,由中心主任澳大物理及化學系助理教授陳溢寧帶領,今屆共有三十位同學報名參加,當學生完成研究內容會獲發夏令營證書。本年夏令營學生按計劃,安排分組進行活動,例如用手機顯微鏡觀察花粉、纖維、蜜蜂翅脈等微結構,用天文望遠鏡觀察金星、木星、土星、織女星和其他星座的星,或用放大鏡、水瓶、甚至木鑽嘗試生火的實驗操作。而對有關知識也有補充的學習課時,例如顯微鏡原理、星座知識及星光原理包括光譜分析和實驗。除以上的實驗探索外,夏令營亦進行多項物理遊戲的競賽,例如隔瓶吹蜡燭、用鉛筆劃導線亮燈、飛紙牌距離、和用旋轉管發聲。在這些競賽中,學生需要了解原理,改變參數以達到最佳效果獲勝。
由於活動時間較短,學生需要在夏令營前有充份準備和認識,以達較佳效果,所以夏令營是以組隊形式參加,每隊由隊長帶領進行活動。而歷屆夏令營前會有隊長培訓一至二天安排,把夏令營的活動如實驗和競賽內容,預先給隊長熟習或認識,和讓隊長有時間準備好每隊所需材料,也為隊員在活動中作指導。是次共有七隊,擔任隊長的學生有勞工子弟學校的曹廣、方瀚東、陳祈錚、陳家豪、培正中學的梁肇鈞、鏡平學校的李燦揚、浸信中學的梁曉楠。聖保祿學校陳褔華老師協助指導學生進行活動。
陳溢寧表示,由於夏令營的研究和活動,主要是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或是國際實驗論證賽的最新題目,所以屬於科學普及性質,與物理應用賽有相輔相成的作用,希望學習物理優秀的學生能從中獲得啟發,繼續努力自我提升水平,除了可向國際青年物理學家競賽(即論證賽)挑戰外,也可在全國、亞洲、國際物理奧林匹克競賽爭取好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