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會風情)碳匯樹為貴州貧困山民增收   施錢貴 蔣成

近日,家住貴州省安順市平壩區齊伯鎮關口村的卯靖發現,自己的銀行卡上多了一千一百六十四元錢。村幹部告訴他,這是他家四百多株碳匯樹一年的收入。「有這個政策太好了;只要在合同期內,有人買就會有收益。」他笑着説,以前開動員會時説「種樹賣空氣」能掙錢,自己還不相信。

在廣大貴州山區,過去農民種樹主要是爲了賣木材。而現在,這些樹可以通過碳匯交易來增加收入,農民們幽默地稱之為「種樹賣空氣」。

「碳匯樹既能增加貧困户收入,又能鼓勵大家種樹,改善生態環境。」貴州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二零一七年以來,貴州利用本地區豐富的林業碳匯資源,開展單株碳匯精準扶貧試點工作,探索「互聯網+生態建設+精準扶貧」的扶貧新模式,助力貴州扶貧工作和生態建設。

根據單株碳匯精準扶貧模式,人們選擇深度貧困村地塊較好的人工營造林,給樹木編上唯一的身份號碼,然後拍照上傳到貴州省單株碳匯精準扶貧平臺。平臺面向全世界致力於低碳發展的個人、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進行銷售,購碳資金全額進入貧困農民的個人賬户,以幫助貧困户增加收入。

「選碳匯樹還是很嚴格的,樹的直徑應該在五至八釐米之間,而且必須是人工營造林,權屬要清楚。」關口村村委會副主任楊嶺説,碳匯樹既可以是退耕還林的樹,也可以是貧困户自己種的樹。

平臺審覈通過的碳匯樹,根據科學方法測算出的碳匯量為每株三元錢,有人買碳匯就能產生收益。「雖然每年每株碳匯樹只能賣一次,但收益也相當可觀。」楊嶺説。

楊嶺介紹,作為貴州省單株碳匯項目正式實施的第一個試點村,關口村共有近一百一十户貧困户參與碳匯樹項目,其中有九十五户約六萬株柳杉符合碳匯樹的要求。截至目前,全村共銷售了三萬五千二百七十一株碳匯樹,收益為十萬五千八百一十三元,二零一八年户均增收約一千一百一十四元。

當地幹部告訴筆者,自二零零二年開始,關口村共開展了三次退耕還林,第一批種下的樹已成參天大樹。全村共有耕地三千六百餘畝,而現在耕種的不到一千畝,剩下的土地都種了樹。夏日的關口村,到處都是鬱鬱蔥蔥的樹木。

目前,貴州省單株碳匯精準扶貧項目已覆蓋貴州八個市州的共二十一個村,累計獲碳匯購買金額近六十萬元。按計劃,二零一九年貴州深度貧困地區碳匯資源開發覆蓋度將達到百分之五十以上,實現新增碳匯量七十萬噸以上。到二零二零年,力爭擴大到一百個村覆蓋一萬户貧困農民,預計每年可籌集扶貧資金一千三百五十萬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