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一帶一路」和融入大灣區發展 陳亦立倡設中醫藥專科學院

 【特訊】立法議員陳亦立表示:在本年五月二十五日瑞士日內瓦召開的第七十二屆世界衛生大會審議通過了《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次修訂本》,首次將起源於中醫藥的傳統醫學納入其中,這是中國政府和中醫專家歷經十餘年持續努力取得的寶貴成果。國內眾多專家認為,這好比打通「任督二脈」,不僅有里程碑式意義,還有進一步推動傳統醫學國際化的現實重要性。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發展中醫藥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為新時代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基本方略,落實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開展了規範性文件清理工作,目前有效的規範性文件目錄(九十三件),廢止的規範性文件目錄(兩件)。

 推動中醫藥「一帶一路」建設,對服務國家戰略具有重要意義,中醫藥凝聚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是中華文明與沿線國家人文交流的重要內容,有助促進沿線國家民心相通。澳門作為大灣區四個中心城市之一,特區政府剛剛公佈了五年規劃附件,除將醫療社保延伸至橫琴外,更要將澳門打造成大灣區旅遊教育培訓基地。因此,澳門醫務界如何參與這個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澳門中醫藥如何乘上這趟特快列車?是值得政府相關部門、澳門社會以及醫療業界共同關注和思考的問題。

 澳門中醫藥在特區成立後,不管是公營的學術機構又或是私營的臨床教學均有長足的發展,在科研以及人才培養等方面成績有目共睹。但另人惋惜是服務在社區第一線的中醫藥同業,大部份仍處於低社會地位、低經濟收入的邊緣。雖然現時衛生局負責監管、橫琴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負責推廣、中醫民間團體負起培訓的重擔,但本地跨司跨部門的合作確實未能起到應有的效能,加上資源長期短缺和缺乏統籌,本地中醫的診治水平又何來會出現一個飛躍呢?

 眾所周知,本地目前中醫專業人才濟濟,澳大有王一濤教授、陳新教授等等,科大有劉良教授、莫蕙教授等等,民間更有一批如龔樹根、關樹權、石崇榮、周稀鳴、劉錦匯、關秉權、梁念祖、孫潔、林慶雲、李健溢、程偉強、劉志良、梁振權、蕭冠明等長期獻身中醫藥業的中流砥柱,只要將這股力量集結起來,絕對有能力籌組「澳門中醫藥專科學院」。因為只有通過制度建設,設立高階的培訓機構,集中力量培養出更多中醫藥人才,才能發揮出澳門特有的優勢,為「一帶一路」特別可以向葡語國家輪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而通過精準培訓可加快年輕中醫生融入大灣區,最重要是讓本地的中醫藥業達到標準化和科學化。

 為此,他對上述問題提出以下質詢:

 一、立法會第二常設委員會正在細則性審議《醫療人員專業資格及執業註冊法律制度》法案,其中第七章〈過渡及最後規定〉第五十六條第一款「醫學及護理專科,由補充性行政法規訂定」,請問政府會否在新的工作文本中加入一條「設立澳門中醫藥專科學院」,同樣由補充性行政法規訂定其內容,從而讓本地中醫藥在教育培訓上有明確的法律依據,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二、習近平總書記在上年十月再次赴廣東考察,第一站就到了橫琴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值得一說的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相當重視。所以,本地要培養中醫藥中、高端人才,設立中醫藥專科學院是很有必要的,請問政府會否認同在澳門設立中醫藥專科學院是有其迫切性和實用性?

 三、為能與世界接軌,衛生當局借用鄰近地區的力量組建了澳門醫學專科學院,同時也邀請多個護士團體參與籌組澳門護士專科學院。因此,澳門要打造成教育培訓基地,促進中醫藥融入大灣區並走向全世界,設立澳門的中醫藥專科學院是刻不容緩之事宜。請問政府將來會否邀請本澳公私營中醫藥專家學者擔任籌委成員,組建本地中醫藥人才培養的搖籃,共同為新時代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