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醒」木石中的歷史記憶 ——一名台灣建築師的大陸之旅

 【新華社青島五月二十六日電】(記者褚萌萌)沿著青島的百年老街登州路走到五十六號,臨街有幾幢紅磚紅瓦的德式建築。初夏,麥芽經過發酵後的香味隨著溫熱的空氣衝了出來。這是建於一九0三年的青島啤酒廠舊址,現為啤酒博物館。

 六十一歲的台灣建築師鍾永男對著尖尖的紅頂,舉起手機拍照。廠址還保留著百年前的結構和樣貌,不過每一片磚瓦都在「修舊如舊」的原則下得到了精細的修繕。

 將歷史建築「活化」使用,鍾永男對此表示讚賞。「對歷史古跡的保存當然很重要,但是如果只是凍結似的保存,有一點可惜。」他說,「建築不是古董,如果只是拿來看,它的價值就沒了。」他作為台灣建築界的代表,正在山東參加「情繫齊魯──兩岸文化和旅遊聯誼行」活動。

 這座啤酒博物館從二00三年開設以來,已累計接待遊客八百五十餘萬人次,因其所蘊藏的歷史記憶和異國風情而成為風尚推薦類App上的「網紅打卡地」。鍾永男在台北也經營著這樣一家讓許多人心裡「種草」的「活化」小店。

 十年前,鍾永男在台北中山北路買下了一塊地。那裡留下了眾多近代的建築,他的地皮上就有一棟建於一九二五年破舊的日式木房。

 鍾永男原本打算拆掉老房子,將土地另做他用。為了省房租,他將自己的辦公室臨時搬去用上幾天。但就在這段時間內,他意識到這棟老房子依然具有使用價值,而且還保留著歷史印記,便決定長住下來。

 他在原本的木結構上架了一套鋼結構,在保留了建築外觀和部份墻面的同時,重新進行了室內設計和裝潢。如今,這座九十四歲的老房子,一樓是日式風格的咖啡館,二樓是鍾永男的建築事務所。

 這是台灣地區活化使用古跡最早的案例之一,受到了當地主管部門的關注和社會各界人士、特別是年輕人的喜愛。幾年來,樓下的咖啡館為許多人創造了交流的空間,鍾永男也在此結識了很多新朋友。「我曾經的一個店長,就是在我的咖啡館裡認識她現在的先生的。」他笑道。

 第一次來到山東,鍾永男注意到,在被譽為「萬國建築博物館」的青島八大關,有一些老建築不只是單純地受到保護,而是已經被改為了咖啡廳或餐廳。

 「青島是一座很有活力的城市,老建築的活化保護可以更為『生活化』。」鍾永男在參訪後談著自己的建議,「比如,可以結合青島正在建設的『電影之都』,為年輕人開辦一些以電影和音樂為主題的集會交流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