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四點五米高青洲山山腳建五十米高大廈 規劃圖亮相城規會掀激辯終通過

 【特訊】城規會昨日舉行全體會議,是次會議討論二十一個規劃條件圖草案以及簡介澳門內港擋潮閘項目。其中五十四點五米高的青洲山的山腳擬興建最高五十米大廈的規劃條件圖草案引起委員激烈討論。多名委員質疑有關項目將影響景觀、周邊環境以及空氣流通等,亦有委員指政府已經做好把關,保育不應只計較景觀,若能如世遺景點一樣地發揮經濟作用,更能符合目前的利益平衡,有關規劃條件圖草案最終獲通過。

 文化局副局長梁惠敏表示,文化局發出的約束性意見提出部份地段需保持山體樣貌和綠化,並因應文物保護,保留馬路邊的軍事碉堡及設三米的緩衝區,而牆體因靠近青洲山體邊,現場視察了解是以前青洲水泥廠的一個牆體,故認為要保留此牆體,並設定一點五米的緩衝區不可以興建任何建築物。局方已預留沿筷子基北灣的青洲山視覺景觀,有關地段並不屬預留景觀範圍不可以興建任何建築物,所以對高度沒有特別意見,應由規劃部門決定。

 另外,昨日會議焦點之一是介紹內港擋潮閘工程。工務局局長李燦烽接受訪問時表示,擋潮閘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已呈交中央,希望近期可獲批覆,以進行下一階段的具體施工圖則設計,及得出工程預算。

 擋潮閘閘門高度將按潮位三點八五米設計,初步採取下臥式閘門;而當擋潮閘關閉抵擋潮水時,控制閘內因暴雨造成的水位上漲,需要時會啓動泵站抽排,將灣仔水道收集到的雨水抽到閘門外。他坦言,閘門高度會在施工圖則作精確計算,但他強調閘門高度會比「天鴿」風災潮位至少高一米。

 就擋潮閘構思將在灣仔水道,近媽閣出口段興建,除設有通航閘、泄水閘和管理區域外,亦將在媽閣側佈置全長八百米的船閘,以易於與航道平順連接。李燦烽稱,擋潮閘包括幾個主體工程和八百米船閘,施工時或需改航道保持內港暢通,並要分階段開展,施工程序相當複雜,力爭今年(二零一九年)下半年開展包括周邊道路基建銜接的前期工程。

 工務局稱方面又稱,擋潮閘防洪標準為二百年一遇、排內澇標準按二十年一遇設計,經評估,預計每年平均關閉兩次,每次關閉需時一點五小時。◇